吉利”這一命名就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買車就圖一個“吉利”,“從買第一輛車以后,就想造汽車了”。吉利的發家史的熱血程度已經超過本田宗一郎。

圖片來源:網絡(開始創業)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吉利”兩個字還沒出現在大眾視野里時。誰能想到如今的“汽車狂人”,曾做過攝影師、開辦過冰箱廠也進軍過摩托行業,并在1994年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輛豪華型踏板式摩托。

圖片來源:網絡(中國第一輛豪華型踏板式摩托)
1995年李書福開始嘗試進軍汽車行業,正式造車是在1996年。在當時他收購了一家瀕臨破產的汽車公司獲得了汽車生產的資質,便開啟研發汽車之旅。

圖片來源:網絡(1997年正式進入汽車行業)
由于國內汽車當時技術沒像國外那般發達,便購入兩臺奔馳車型進行拆解研究,據說吉利當時的第一款車型外形參考奔馳,底盤學“夏利”進行研發,其中引擎由一汽豐田提供生產。由于造車技術的不成熟,導致1998年生產的100多輛“豪情”質量不通過,李書福下定決心將這批車進行“銷毀”,加強生產質量。

圖片來源:網絡(1998年吉利第一輛"豪情”下線)

圖片來源:網絡(1998年首輛吉利汽車豪情在臨海基地下線)
而1999年,第四代吉利汽車上市元年,市場上1600 臺吉利生產過關,全部銷售完畢。2000年銷量更是突破10000臺,在當時評價便是“比夏利結實耐用”。
1998年,吉利推出第一款自己生產的汽車——吉利豪情。距離吉利汽車成立僅僅過去兩年而已,這兩年時間從零到有,也堪稱是“中國速度”。而李書福與工人利用最原始的“制作工藝”,敲出的吉利“豪情”也在許多年后被人問起吉利“豪情”最早的設計是誰,李書福毫無諱言:鈑金工。

圖片來源:網絡
在吉利開始研發第一款車的時候,李書福也意識到:吉利需要汽車人才,便與當地政府合作成立了吉利第一所學校——浙江汽車工程學院,專門來培養汽車工業人才;2000年推出了第二款車型——“自由艦”。如果以一個全新品牌來說的話,起步速度真的快到“令人發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