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們回到三年前,恐怕很多人還都在爭論:新能源汽車能不能取代燃油車。因為那個時候,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長、配套的充電設備相對不足、安全性存疑、保費高、維修成本高等多個爭議甚囂塵上,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在不斷爭議當中徐徐發展向前。

如今終端用戶用行動投票,終于對于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背出了高下之分。繼乘聯會數據2024年4月上半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突破50%后,2024年5月第三周(13日-19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上險量達16.8萬輛,新能源終端上險滲透率也首次突破50%,達到50.2%,超過燃油車,實現重大突破。
很明顯,從交付量的數據以及終端上線量的數據,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雙雙突破50%,這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因為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已經沒有了補貼政策,只有汽車廠商之間的價格競爭、產品力競爭,消費者的選擇是根據自身需求的客觀呈現,新能源汽車后來者居上,完全是新能源汽車贏得了消費者的心。
要知道的是,從2005年到2015年,中國用了10年時間,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才突破1%,從2016年到2019年,各種補貼以及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才突破5%,那么為何在最近這4年里,能讓市場滲透率突破50%呢?
很顯然,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龍頭,對市場滲透率的推進作用居功甚偉。而推進這一市場滲透率的抓手:就是比亞迪全球獨創的插電混動技術。
尤其是2020年比亞迪DM-I插電混動系統的推出,引起了巨大的觀念革命和需求風暴,這種插電混動車型,既擁有電車的平穩性、加速感和智能化,又兼顧了節能性和長續航,讓傳統燃油車的優勢蕩然無存,也給整個消費市場認知電動汽車提供了平滑過渡,同時dm-i混動系統技術的推出,也讓比亞迪一舉銷量騰飛。

這也難怪今年3月份,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王傳福放言,新能源車滲透率未來三個月即將突破50%,未來可能不止于此。僅僅2個月后,王總發言已成現實,從銷售交付到終端上險,新能源滲透率雙雙突破50%。
其實,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燃油車的原因,不僅僅在于節能減排這單一特點上,還有就是在智能化方面有著難以比擬的優勢。傳統的燃油車因為受限于節能減排,在電子化和智能化方面的開發相對比較落后,甚至說止步不前。但是新能源汽車因為擁有電池技術的加持,在整車的智能化、娛樂化、家居化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國內各大汽車廠商對于推進這方面的創新樂此不疲,也正好滿足了當下中國家庭用車需求的變遷。
第三,新能源汽車在加速感、靜謐性、使用體驗、用車成本等方面全方位的優勢,全面碾壓了傳統的燃油汽車,也全方面超越了過去燃油車當中的豪華品牌汽車,這種降維打擊帶給公眾的認知變化,讓很多消費者對待汽車消費觀念方面不再執著于中外差別,而是回歸到汽車本身產品力。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一躍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龍頭,對于促進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汽車的作用意義重大,是受到聯合國所認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