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發布了《2023年影響力報告》。報告表示,特斯拉希望像前幾年那樣“通過售出盡可能多的特斯拉產品來取代化石燃料”。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報告中未提及此前提出的年銷量2000萬輛的目標并且刪除了2021年和2022年報告中都出現過的“2030年銷量目標”等字眼,這引發了市場的關注。
此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曾在2020年表示,特斯拉希望到2030年每年銷售2000萬輛汽車。在2022年的影響力報告中,特斯拉再一次重申了這一目標。要知道,這個目標是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銷量的兩倍。
面對各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的競爭態勢,作為曾經全球市值最高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卻罕見地在沖擊銷量的策略上偃旗息鼓。
或許,特斯拉對年銷量瓶頸早有預期。
數據顯示,2020年特斯拉全球銷量49.95萬輛,2021年93.6萬輛,2022年131.43萬輛,2023年180.9萬輛。不難看出,特斯拉銷量增速明顯放緩。就在今年4月2日,特斯拉公布的第一季度交付數據顯示,今年1-3月特斯拉全球共交付38.68萬輛,創過去5個季度的新低。交付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8.5%,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0.2%。
據特斯拉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特斯拉公司營業收入為213.01億美元,同比下滑8.69%,環比下滑15.36%,低于市場預期,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首次在營業收入上出現同比下滑。
面對特斯拉展現出來的頹勢,更為直觀的表現是,在特斯拉的影響力報告上再難尋覓關于年銷量的只言片語。
從全球市場表現來看,特斯拉銷量逐漸走向低迷,放在中國市場整體環境下來看更是不容樂觀。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一季度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173.8萬輛,累計同比增長41.2%。在中國新能源銷量不斷走高的大背景下,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不僅沒有跑贏大盤,甚至開始了下滑,而且下滑的趨勢竟然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4月份,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約為6.22萬輛,同比減少近18%,環比更是下滑超30%。
對于新能源汽車強敵林立的中國市場,特斯拉不是沒有反擊。
今年4月,特斯拉官宣全系降價,除Model Y降價0.9萬元外,其余車型均降價1.4萬元。但國內的價格戰的激烈程度遠超特斯拉的想象,出人意料的是,特斯拉的降價策略換來的是當月同比下滑18%的銷量的結局。
要知道,2021年,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份額一度達到16%,當年Model 3在華月銷一度突破2.5萬輛。今時不同往日,2023年,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占有率下滑到6.7%
客觀來看,特斯拉的確是攪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鯰魚”,但是,作為新能源汽車領軍者,顯然并沒有持續創造出更多奇跡。
近年來,中國車市風云巨變,在新能源賽道上,強如比亞迪巨頭銷量直逼特斯拉,另有造車新勢力前后夾擊。在中國廠商的狂轟濫炸之下,特斯拉從“遙遙領先”變成了“局部領先”,甚至出現了“局部落后”的尷尬。
譬如補能效率上,特斯拉曾經在中國一騎絕塵,2022年年底在全國建成了1500座超級充電站,1萬根充電樁。相比之下,起步更晚的小鵬和極氪的自營超級充電站目前都超過了1000座,最大充電功率達到500kW,蔚來更是坐擁2000多座換電站。
在三電方面,改款Model 3依然采用400V方案,反觀國內,20萬以上的純電車幾乎都在采用800V架構,10分鐘充電300公里,15分鐘充電500公里也已是家常便飯。
在智駕方面,華為以及蔚小理去年就已經掀起了城市NOA之戰,無法使用FSD的特斯拉被迫在客場淪為看客。
中國車企從“差生抄作業”到“優等生”的逆襲,僅用了三年。如今,友商在發布會上“吊打”特斯拉時,也顯得格外自信。
產品力不足,自然難以支撐銷量的增長。如今,特斯拉已不再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首選,消費者也更傾向于智能化與科技感更強的車企。更何況,中國新能源車企正逐漸瞄準更加廣闊的海外市場。
這意味著,中國新能源車企不僅在本土市場,更是在全球的汽車市場成為上蠶食特斯拉銷量的勁敵。
要知道,沒有任何一家新能源車企能夠一直高歌猛進。
如今,壓力給到了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