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固態電池和自動駕駛不僅是流量風口,而且是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追逐的目標。智己L6上市,講自己搭載了行業首個量產的“超快充固態電池1.0”之后,引發汲步全固態電池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前幾日,智界S7搭首發華為視覺智駕HUAWEI ADS 基礎版煥新上市,足足又收割一波流量。
全固態電池研發突破
在此背景下,帶給廠商的緊迫感可想而知。廣汽集團作為中國品牌500強,在關鍵技術上不可能受制于人。因此,在這兩個領域早有布局。4月12日,以“科技視界”為主題的2024廣汽科技日活動在廣汽研究院舉辦。活動現場,廣汽集團廣汽埃安電池研發部負責人李進介紹大容量全固態動力電池研發突破進展情況,廣汽研究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陳學文解讀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技術研發進展,并宣布這兩項技術搭載時間均為2026年裝車。
許多網友看到全固態電池2026年裝車時間表之后,在評論區留下“畫大餅”失望字樣。眾所周知,全固態電池是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技術高地,其由于技術難度和量產成本制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難度非常大。這就是日產、豐田前幾年就宣布全固態電池取得重大突破,量產卻一再推后的真正原因。現在市場上所謂量產全固態電池,都是“半全固態電池”,研發全固態電池多數行業廠商基本把量產時間放在28—30年左右,與廣汽集團搭載時間放在2026年相比,已經非常提前了。
全固態電池研發突破方面,廣汽集團初步打通了全流程制造工藝,已經完全掌握了能量密度、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態電芯三大核心優勢,已取得車規級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態動力電池量產的關鍵技術突破。大家最為關鍵的能量密度上,目前能實現全固態正極可達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比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100-160Wh/kg能量密度和三元鋰電池150至250wh/kg能量密度,其體積能量密度和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讓整車續航里程可超過1000km沒有任何問題。
純視覺自動駕駛技術創新突破
智能駕駛領域,廣汽集團擁有眾多先進智駕技術,包括可完成極限空間泊車、一鍵召喚接駕、大曲率坡度跨層行駛的超級泊車,以及高速NDA、城市NDA、交通擁堵領航TJP等,此外,全新車云一體集中式計算電子電氣架構 “星靈架構”成功搭載昊鉑GT量產,已經具備從L2-L4級別研發及應用能力,也是成為首批獲得L3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企業。在無人駕駛領域則已實現Robotaxi的示范運行。
廣汽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同時布局了主流的“多傳感融合技術”和前瞻性的“無圖純視覺技術”兩大技術路線,而且廣汽兩條路線都將擺脫對高精度地圖的依賴。
本次科技日推出的廣汽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可應用于復雜多變全場景,不需要高精地圖,為用戶帶來了更豐富、更自由、全場景的駕駛體驗。其主要優勢在于:第一,具有無論是匝道、隧道、彎道還是路口、分岔路等復雜場景都能精準地理解的能力。其次,超強的交通信號燈識別能力。第三,具有處理復雜多變場景的決策的能力。
本次科技日廣汽集團還展示了多項先進技術和人性化產品,包括電磁懸掛、MBoard2.0芯智底盤以及飛行汽車等,以及為行動不便用戶群體深度定制開發的傳祺新能源E9福祉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