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蔚來,依然沒有停止基建的腳步。
近期,歐洲體量最大的蔚來中心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正式啟幕。同時,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直播中表示,蔚來計劃將換電網絡拓展到中國以外的地區,在上海和阿姆斯特丹之間建立一條通道。
“我們估計行程約為1萬公里,如果兩個換電站之間的距離是200公里,則需要50個換電站。如果留出一些空間,則需要60個換電站。”除此之外,李斌表示如果蔚來在歐洲的年銷量能夠增長到10萬輛左右,將考慮與當地合作伙伴建立一家歐洲工廠。
縱觀當下汽車市場,歐洲因其新能源增長快、汽車保有量高,成為多家自主車企出海的“熱土”。對于蔚來,這也是一片蘊藏了挑戰和機遇的市場。
蔚來的歐洲夢,2021年就啟動了
一直以來,歐洲市場代表了汽車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成為自主品牌車企驗證自家產品出海實力的重要進軍據點。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以來,也從未撼動歐洲市場的地位。
從銷量數據來看,2023年歐盟汽車新注冊量為1050萬輛,同比增長近14%;純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50萬輛,同比增長37%。
面對這片廣袤的新市場,蔚來早在2020年11月,內部正式啟動“馬可波羅”計劃,期望將產品銷往歐洲。
2021年9月,蔚來在挪威設立了歐洲第一家蔚來中心;2022年,蔚來制定了進入德國、荷蘭、瑞典、丹麥四國的計劃……
在基礎建設方面,2022年9月,蔚來能源歐洲工廠正式投入運營。據了解,蔚來能源歐洲工廠占地約10000平方米,是蔚來在海外建設的第一座工廠,也是蔚來加電產品的歐洲制造中心、服務中心和研發中心,主要業務包括換電站制造與售后服務,蔚來歐洲加電業務培訓,以及加電產品的研發。
在渠道、產品、基建的共同賦能下,蔚來嘗試將整個體系平移到歐洲。除了在具體權益上,國內外用戶有所不同外,國內用戶能體驗到的NIO House、換電站、用戶運營、APP用戶社區等,海外用戶也能體驗到相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系列規劃逐步落地的同時,蔚來也將把智能駕駛帶到歐洲。
2024年4月,蔚來歐洲智能駕駛技術中心正式啟用,該中心位于德國柏林附近的舍內費爾德,是蔚來在海外地區建立的首個智能駕駛相關的技術中心。
據介紹,位于德國柏林大都會區的蔚來智能駕駛技術中心,與2023年啟用的蔚來柏林創新中心毗鄰而建。這兩大中心將緊密協作,基于歐洲實際用車場景、用戶需求以及歐洲相關法規要求,為歐洲市場用戶提供優秀的智能駕駛體驗。
蔚來出海,仍有難關
對于蔚來在海外的一系列動作,有行業分析師表示:“重點布局海外,既是蔚來擴大銷售市場的關鍵戰略,也是其品牌高端化的有力證明。”
自進入汽車市場以來,蔚來一直以高端豪華新能源為標簽,在價位、服務、換電等多方面都與其它品牌做出了區隔。在此背景下,歐洲市場的認可亦成為其高端化的佐證之一。
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愈發激烈,智駕等最新技術的崛起,蔚來的先發優勢逐漸模糊,投資巨大的換電、研發更令蔚來資金持續承壓。數據顯示,蔚來2023年總營收556.2億元,全年凈虧損卻未能收窄,高達207.2億元,同比擴大43.5%。
如何提振銷量和市場信心,成為蔚來破局的關鍵。
為了提升銷量,2024年5月15日,蔚來汽車推出針對主流市場的全新子品牌——樂道,同時推出了樂道的首款新車L60,預售價21.99萬元,將于9月上市并交付。
李斌表示:“中國每年新增純電動汽車三四百萬輛,占整個市場規模的大概10%。如果想實現智能電動汽車的經濟規模,只做高端肯定不行。如果不做大眾市場、不服務廣闊的用戶,這跟公司的愿景以及智能電動時代汽車行業的經濟規律,肯定都是不匹配的。”
從整體市場來看,樂道瞄準的20萬-30萬元價格帶,已經是一片“腥風血雨”。在新能源領域,該市場爆款產品包括特斯拉Model 3、小米SU7、問界M5、比亞迪宋L、小鵬G6等。除此之外,還有廣汽豐田凱美瑞、上汽大眾帕薩特、東風日產天籟等燃油銷量王,依然占據著一席之地。
競爭壓力加大的同時,歐盟為抵御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入侵”,在2023年10月初宣布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啟動反補貼調查,因涉及公司數量較多,最終選取了抽樣方式來確定最終調查目標。當月2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確定選擇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三家中國車企啟動反補貼調查。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蔚來面前重重挑戰。不過這對于蔚來并不陌生,早在2019年,李斌便曾因發展壓力被稱為“2019年最慘的人”。
時隔五年,最初不被看好的蔚來換電網絡已成規模,并與長安、吉利等多家車企達成合作協議,即將實現造血、反哺蔚來;籌劃三年的樂道品牌也已面世,樂道總裁艾鐵成表示:“預售遠遠超過預期,超預期2-3倍。”關關難過關關過,正是蔚來過去幾年的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