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下來意義不大,卻給孩子和家長增加了很多麻煩”,“家長們感覺是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有必要嗎”……
一段時間以來,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持續收到閔行區部分家長們的投訴,稱孩子學校正在推廣使用的一種“智慧筆”讓他們煩不勝煩。這種筆被開發來用于采集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后與家長共享。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運用中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需要盡快予以調整。
閔行區是上海較早試點嘗試“智慧教育”的區,智慧筆正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主要運用場景。家長們的“吐槽”有道理嗎?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技術工具又該如何真正發揮作用呢?
“書包拎拎得有30斤”
圖為閔行區多個學校內推廣使用的“智慧筆”。
什么是智慧筆?在打給“12345”的電話中,家長們是這樣描述的:孩子用這支筆做作業時,可以記錄下來上傳至云端,老師也同樣使用智慧筆批改,對錯情況也同步上傳。數據采集后,不僅可以得知孩子做作業所耗費的時間、完成情況、正確率等基本信息外,還可以對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得知高頻錯誤知識點等數據,用于精準指導教學。聽起來很不錯,也正因此智慧筆在前期試點后,目前已在閔行的多所小學得到使用。而且,筆由學校免費提供,理論上孩子和家長們不會有額外的負擔。
家長們的不滿來自何處?閔行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的學生家長陳女士(化名)稱,她的孩子是一名5年學的學生,智慧筆目前已經全面運用到孩子的學習中。對于她的孩子來說,依賴智慧筆的日常學習并不僅是換了一支筆那么簡單,“書包比以前重多了,有時候拎一拎感覺得有30斤了。”
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實驗小學附近,陳女士向記者展示了這支黑色的智慧筆。和普通筆最明顯的差異在于筆頭處,筆芯偏于一側,另一側是一個半圓形孔洞,深處可以看到安裝有攝像頭。筆的尾部,是金屬的充電觸口。記者試著寫了寫,除了手感稍重,藍色的字跡和一般的水筆寫出來差不多。
和普通筆最明顯的差異在于筆頭處,筆芯偏于一側,另一側是一個半圓形孔洞,深處可以看到安裝有攝像頭。
“這支筆需要配套使用數字化教學專用的教材和本子”,陳女士又拿出一本數學練習冊和練習本說道。翻看練習冊和練習本,除了比普通的書本略厚之外,內頁除了文字的其他區域均布滿小點。陳女士稱,小點是用于識別教材內容的“鋪碼”。“語數外三門課都有專用的教材和本子,而普通的教材和本子平時也會用到,孩子書包里每天要背兩套,能不重嗎?”
智慧筆需要配套使用數字化教學專用的教材和本子。
圖為配套的練習冊、練習本,除了比普通的書本略厚之外,內頁除了文字的其他區域均布滿小點。
不僅如此,家長的配合也必不可少。她打開手機,給記者展示了一款名為“一教一學”的App。智慧筆在學校使用時,可以連接教室內的接收裝置,而在家中使用時,則需要家長打開上述App,通過藍牙與筆配對連接后,通過手機接收信號再上傳。“孩子到家開始做作業就離不開手機,我們下班又晚,只能給孩子配了臺手機讓她自己操作,這讓家長怎么管理電子產品?”
在家中使用智慧筆時,需要家長打開“一教一學”App,通過藍牙與筆配對連接后,通過手機接收信號再上傳。
與此同時,帶來的收益也與宣稱的大相徑庭。按照設想,陳女士可以隨時通過“一教一學”App查看到女兒的作業情況和準確率,但她點開App展示:不僅大量的作業顯示為“未參加”;一些作業點進去僅有老師的批改,沒有孩子的筆跡;一些作業明明只錯一兩題,上方的準確率卻顯示只有一兩成……陳女士猜測,這或許是智慧筆的采集不夠穩定所導致,“App里的數據參考意義不大,還是得翻看練習冊、練習本來看,那折騰一圈為了什么?”
陳女士可以隨時通過“一教一學”App查看到女兒的作業情況和準確率,但她點開App展示:不僅大量的作業顯示為“未參加”;一些作業點進去僅有老師的批改,沒有孩子的筆跡;一些作業明明只錯一兩題,上方的準確率卻顯示只有一兩成……
技術工具要“錦上添花”
在投訴中,更多家長反饋了使用智慧筆帶來的不便。
閔行區第二實驗小學鑫都校區的學生家長李女士反映,智慧筆目前僅在孩子學校的三、四年級使用,她的孩子是一名三年級的學生。考慮到智慧筆離開教室后使用多有不便,閔行區第二實驗小學鑫都校區要求學生僅在校時使用智慧筆。因此,孩子們需要全員參加課后服務,在下午3時30分至4時30分課后延時服務期間使用智慧筆完成作業。“三年級還是使用鉛筆的時候,做錯擦了重寫司空見慣,而智慧筆出于采集的需要,既不能擦除,也不能使用修正帶等常見的文具,只能劃去后另外找空白處寫”,李女士稱,為了提升采集效果,改善作業的統計數據,孩子們不得不先在普通的練習冊上做一遍,隨后再用智慧筆謄寫到數字化專用教材上。
閔行區的另一名學生家長施女士則稱,由于智慧筆采集上的限制,她的孩子則是每天用鉛筆先在教材上做一遍,隨后再用智慧筆描一遍進行采集,避免將練習冊涂抹得不成樣子影響日后的復習,這反而加重了孩子的作業負擔。此外,家長們還反映,智慧筆價格不菲,老師們在下發時和大家反復強調這支筆不能弄丟,否則需要按照500元的價格賠償,這也給了年幼的孩子們較大的心理壓力。
溝通中,家長們普遍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各類技術工具的運用難以回避,學校推廣使用智慧筆,其初衷肯定是好的,但如何將好事做好,卻值得教育部門仔細研究。
家長們建議,一方面應該盡快對產品進行完善,技術工具的運用,理應是推動教師更有效率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更有效地學思結合,而功能是否穩定、產品是否易用,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前提。但從目前的體驗效果來看,智慧筆在功能的易用性、穩定性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使用技術工具輔助教學,能否提升教學效率,還要視教學內容、教學場景來具體分析。記者查閱此前的報道發現,智慧筆曾運用于美術教學課堂中。老師通過智慧筆的采集,在屏幕上展現了學生們實時繪畫的情況,從而引導、激發更多學生的創作熱情。相比采集作業完成情況,上述場景顯然更適合讓智慧筆來發揮作用。
近年來,從推陳出新的各類家校互動軟件,到信息技術工具在教學上的運用,申城教育領域在數字化轉型上不斷嘗試。但從家長們的反饋來說,一些嘗試有給學生和家長增添麻煩之嫌。徐匯區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周剛認為,教育的數字化轉型,應為學生不斷豐富學習形式和資源錦上添花,觸及的應該是課堂“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執教者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型,這應該是教育部門堅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