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的春天:廣汽打出“智電底牌
大廠的春天:廣汽打出“智電底牌不錯
過去3年中國新能源車市瘋狂生長,讓外人驚掉了牙。但從2024年4月的廣州開始,智電汽車更大一輪爆發就在眼前。
本屆廣汽科技日上,極具決定性的兩項技術突破廣汽同時發布,并且確定了量產排期表:固態電池和無圖智駕。
固態電池概念股最近漲瘋了。股市比車市敏感,消費者還在睡覺,投資者已經嗅到分食大餐的腥味。據不完全統計,國內聚焦固態電池的企業有數十家,對能量密度和極致安全的追逐,讓本已卷透的市場更加山雨欲來風滿樓。
有實力的大廠不會錯失全面總攻的窗口期。如果說之前液態電池時代,新勢力靠產品新鮮度,喚醒了新能源嘗鮮用戶的胃,那么這次固態電池上車,恐怕就是“征服主流用戶的最后一頓大餐”——固態電池一定會讓大多數車主毅然決然放棄燃油車。這一刻正在倒計時。
廣汽固態電池方案很有特點,背后是他們對電池核心技術的突破。
比如,第三代海綿硅負極技術和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讓電池容量密度超過400Wh/kg,搭載此類電池會讓電車輕松超過1000公里續航;基于創新工藝實現大尺寸多層堆疊全固態電芯,讓固態電芯容量達到30Ah,遠超當前行業最高水平(10Ah-15Ah)。
在安全性方面,廣汽全固態動力電池采用了高強致密復合電解質膜,使電池在200°C熱箱測試中不發生爆炸,刷新了高比能電池安全新高度。該電池在針刺、裁切、零下78°C干冰環境、90°C高溫熱水浸泡等極端條件下測試均保持性能穩定,汽車安全性獲得了質變性的飛躍。
在成本控制方面,廣汽全固態電池將讓總體設備投資降低15%,廠房面積降低40%,綜合制造成本降低35%。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現場說,全固態電池是安全性的“革命性提升”,2026年裝車搭載后,用戶將徹底告別電池自燃的擔心。據稱,最早搭載廣汽全固態電池的車型應該是廣汽昊鉑。
就在一個月前,“寧王”董事長曾毓群還說,固態電池仍然面臨固態離子擴散等很多基本的科學問題,距離商品化還很遠。但市場對大佬們的矜持似乎不感興趣。上汽比較激進,說智己L6固態電池已上車,引發一片爭議。中科院青島能源研究所則表示,固態電池技術的“最后一道難關”已打通。
廣汽的公開表達比較含蓄。但他們的工程師在私下對水滴汽車表示,事實上除了成本需要量產之后逐漸攤薄,固態電池上車的技術研發和生產通道,確實沒有不可翻越的障礙。
顯然,新能源車市固態電池“靴子落地”已是板上釘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