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為公司,20.7萬員工向死求生,一路披荊斬棘,為國家榮譽和生存空間拼盡全力。
最近,華為擺脫困境的消息在一次迎面撲來,這可不是隨便亂吹的,Mate60系列火爆以后,Pura70也被扒光后發現,搭載的又是華為自研的一顆旗艦芯片,那火爆程度簡直是一片紅海!
這說明什么?這可以理解為距離實現芯片自由又近了一步。并且從實際應用和量產角度來看,麒麟芯片產能供不應求。

由于歷史背景中的美國制裁導致華為面臨芯片供應受限的困境,麒麟9010芯片的研發與成功問世,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戰略意義上,都是華為努力打破封鎖、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里程碑。
即使在無法獲得國際主流晶圓代工廠直接代工的情況下,華為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對產業鏈上下游的積極探索,試圖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并保持其在高端移動芯片市場的競爭力。
活過來的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直奔星辰大海般科技前沿的華為,是全球首個實現手機直接連接衛星通訊的廠商,關鍵是華為的總收入穩步上升,全球5G業務布局加速,高端手機重新回歸市場,海思芯片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具體來看,華為全面發展后的豐碩成果(信息參考華為官方)。
全球5G發展突飛猛進,華為作為領軍者不僅引領著全球5G用戶破了15億大關,而且在行業應用上突破5萬個,積極參與推動5G-A技術研發和商業化,攜手各大運營商加快新一代5G技術落地。

足見中國華為在全球通信領域的領導力和創新能力。接下來,華為眼光長遠,提出了全面智能化戰略,力求“百模千態、千行萬業”都能搭上智能化快車,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云的盤古氣象大模型竟然登上了《自然》正刊,這是學術界頂級榮譽,對華為科研實力的肯定。
而且華為還在持續發力,發布了盤古大模型3.0版本,深度定制服務于金融、政務、制造等多元行業的專業大模型,大大提升了相關領域的智能化水平。

我們用戶層面感觸最深的是消費電子領域,華為推出了備受矚目的Mate 60系列,驚艷全球。同時HarmonyOS 4正式上線,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一舉突破8億臺,生態建設更是迎來了開門紅,吸引超過220萬開發者加入陣營,呈現出蓬勃生機。
另外根據華為官方數據,在計算領域也成績斐然,鯤鵬和昇騰兩大生態吸引了超過570萬開發者和6300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出17400多個認證解決方案,展現了華為在算力領域的深厚積淀和廣泛影響力。
在綠色低碳領域,華為數字能源業務碩果累累,幫助客戶累計實現綠色發電接近萬億度,節省用電46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相當于4.95億噸,實實在在為地球家園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為還宣布實現了MetaERP系統的自主研發,不僅擁有了自主可控的管理工具,還完成了對老舊ERP系統的升級替換,這對于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效率意義重大。
華為始終關注全球范圍內的數字鴻溝問題,深化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成功為全球近80個國家9000多萬偏遠地區人口提供了接入數字社會的機會,切實促進了全球數字化普惠連接。
此外,華為的SEEDS(數智種子)人才培養項目更是全球開花,惠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40萬人,為全球科技人才的培養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鴻蒙系統包羅萬象
再加上鴻蒙操作系統的生態建設如火如荼,汽車業務、企業服務、華為云等各個板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2024年版的鴻蒙可不得了,生態應用場景簡直是無所不在。
比如,政務辦公、企業運營、教育醫療、金融服務、新聞傳媒、影視娛樂、出行駕駛、健康管理,這些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場景,都被鴻蒙系統給無縫覆蓋了。

目前已有超過4000款應用接入鴻蒙生態,僅廣東省就有600多款,可見華為鴻蒙生態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擴散,越來越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和接納。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曾感慨萬千地說:“鴻蒙操作系統經歷了十年磨劍,完成了多次華麗蛻變。”如今,鴻蒙已然運行在多樣化的智能終端設備上,華為不僅掌握了核心技術,更是具備了全棧式的能力,擁有堅實的底座和日益繁榮的生態系統。
寫在最后
華為之所以能在全球科技競技場立足并拔得頭籌,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獨一無二的組織優勢。
比如,任正非曾表示,華為擅長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地攻克某一技術難題,就像是集中幾千甚至幾萬工程師,向著一個目標發起沖鋒,一旦找到突破口,便會深入鉆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