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至4日,由中央新聞網站、省市級網絡媒體、正能量網絡名人等組成的2024“互聯中國公益行動”行進式調研團走進杭州,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與應用,感受人工智能與公益事業深度融合的成就與潛力。
科技改變生活,智能引領未來。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美好生活也越來越從夢想照進現實。殘障人士利用智能仿生手也可以彈鋼琴、寫毛筆字,利用智能仿生腿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行動自如……諸如智能仿生腿、智能仿生手、深海豚腦機智能安睡儀等黑科技,正在給殘障人士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爝f分揀機器人、書店導購機器人、自助收銀機器人、兒童早教機器人……也不僅僅在助殘領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養老、環境保護、城市運行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讓民生幸福感更加香醇。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隨著人工智能在制造、醫療、教育、交通、農業等多個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也日漸成為賦能實體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成為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強力引擎。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10%;人工智能核心企業數量超過4500家;2023年網上零售額15.42萬億元。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風物長宜放眼量。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人工智能應用前景廣闊。當前,人工智能也正在助力網絡公益搭上發展的“快車”。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住房、交通、助殘養老、家政服務等領域的應用,讓人工智能技術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在推動人工智能造福全體人民的同時,也應充分發揮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千方百計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2024“互聯中國公益行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引領帶動更多機構和個人參與網絡公益事業,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動能也將更加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