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轉向鴻蒙系統:尋求自主可控之路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操作系統無疑是智能終端設備的核心。作為全球領先的通信設備制造商,華為多年來一直依賴安卓系統為其智能手機提供操作系統支持。近年來由于受到美國政府的制裁,華為在軟硬件供應鏈方面遭遇重重阻礙,被迫加快自主創新的步伐。在這一背景下,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操作系統應運而生,并將在2024年下半年全面推廣,首批搭載于旗艦機型Mate70。
背景:美國制裁催生自主可控需求
2019年5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公司在未獲得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向華為出售元器件。此后,谷歌也被迫停止為華為新機型提供安卓系統技術支持和安全更新服務。這無疑給華為的智能手機業務帶來沉重打擊。
面對嚴峻形勢,華為不得不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在軟硬件層面實現自主可控。硬件方面,華為加大了自研芯片的投入力度;軟件方面,則著手研發可取代安卓的自主操作系統——鴻蒙OS。經過數年的醞釀和持投入,鴻蒙系統終于漸趨成熟,并將在2024年下半年全面推廣使用。
計劃:Mate70首批搭載 全面轉向鴻蒙
據了解,華為計劃在2024年下半年全面轉向使用鴻蒙操作系統,旗下新機型將全部搭載這一自主研發的系統。備受矚目的Mate70手機將成為首批搭載鴻蒙系統的機型,可謂是鴻蒙系統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首秀。
鴻蒙系統的應用遠不止于智能手機。作為一款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鴻蒙OS被設計為可覆蓋手機、平板、電腦、車載等多種終端形態。華為還計劃將鴻蒙系統推廣至智能家居、工業控制等更多領域,構建起一個龐大的鴻蒙生態。
這一轉變無疑將徹底改變華為現有的生態布局。在此之前,華為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主要運行安卓系統,而電腦等其他產品則使用Windows等第三方系統。如今統一到鴻蒙系統,不僅有利于提升用戶體驗的一致性,也將極大提高華為產品線的自主可控能力。
意義:擺脫安卓依賴 布局物聯網生態
全面轉向鴻蒙系統,對于華為來說意義重大。這標志著華為將徹底擺脫對安卓系統的依賴,真正實現軟硬件的自主可控。在受制于人的情況下,華為的發展就無法完全自主,隨時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將為華為贏得更大的發展自主權。
鴻蒙系統被定位為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這意味著華為正在為物聯網時代布局生態。各種智能終端設備都將連接到鴻蒙系統,實現無縫互聯互通。用戶可以在不同設備之間無障礙切換,獲得統一的體驗。這將極大提升用戶體驗,同時也為華為構建起龐大的物聯網生態奠定基礎。
第三,擁有自主操作系統將為華為贏得更大的發展想象空間。過去受制于安卓系統,華為的創新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一旦完全擁有自主權,華為將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操作系統進行深度定制和創新,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人性化的體驗。
挑戰:生態建設艱巨 應用兼容性待解
華為要真正實現操作系統的自主可控并非一蹴而就。在全面轉向鴻蒙系統的進程中,仍需跨越重重障礙。
首當其沖的,就是生態建設的艱巨任務。一個操作系統要獲得成功,離不開強大的生態系統支撐,包括豐富的應用程序、硬件兼容性、開發者支持等。而鴻蒙系統目前的生態還處于起步階段,應用生態建設更是任重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