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迅速發展,不僅在中國取得了巨大關注,站穩了腳跟,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話語權。但卻衍生出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如果新能源汽車企業不注重扭轉此現象,從不該有的攀比中解脫出來,那受影響的必然是普通消費者。
我注意到這個奇怪現象有段時間了,近期發生的一家三口事件,令我更確定了這個現象的存在。
一個年輕男駕駛員,開著問界M7,高速上追尾灑水車,車頭著火,逐漸蔓延至整車,車內的人全部喪生。車里坐著的有男駕駛員,他的姐夫,以及姐夫的2歲孩子,全部離開了人世,嗚呼哀哉。旁觀者尚且哀慟,親人又該如何生活。

事件發生后,針對問界M7的質量,展開了爭論。
有人稱華為宣傳遙遙領先,現在卻發生如此大的事故。有人稱,這和華為沒有什么關系,車是一家叫賽力斯的企業造的。
任何車,都不能避免車禍,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并不意味著,發生車禍就完全和車沒有關系。
問界M7的這次事故,三點可以確定。第一,車頭先著火,隨即蔓延至全車;第二,車禍發生后,車窗玻璃沒有自動落下,依然全封閉;第三,車禍發生后,車門沒有自動解鎖,導致車門打不開,給救援帶來困難。
以上的情況,讓人直接懷疑,問界M7的基本質量是否過關。
咱且不管余總宣傳的那些所謂“遙遙領先的功能”,比如“AED緊急剎車”、“隱藏式車門把手自動彈出”是否發揮了作用,車窗玻璃沒有自動落下、車門沒有自動解鎖,這兩點基本的功能都沒實現,那些“遙遙領先的功能”意義何在?
經過查詢,“自動解鎖”功能,是有責任心的企業基本的共識,10萬以下的車,很多都有此功能。蔚來、理想等新能源車企,均明確表示,旗下所有車型在事故后車門均有自動解鎖功能。
所謂“自動解鎖”,是在車輛發生碰撞后,車門至少有一個要自動解鎖,在外部拉力下要能打開,以最大程度保證車內人員安全。
M7售價在25萬至30萬左右,這個基本的安全功能如果不具備,真讓國人寒心。且其車輛用戶手冊上,明確稱,車輛發生碰撞時,車門會自動解鎖。

問界M7的這次事故,令我更看清了一個奇怪現象。
目前,國產新能源車企太過注重營銷,過度宣傳所謂的“彩電冰箱大沙發”,很少有人宣傳車輛的質量,很少有人就車輛質量展開宣傳。

這個現象很奇怪。
對于九成以上的人來說,汽車本身就是代步工具,能安全開到目的地就是最終目標。即便對于各種功能天花亂墜的新能源車,也逃不過這個目標。
而代步工具,最重要的是要安全:前后防撞梁要結實、吸能,A柱要硬,底盤要穩定,電機電控質量要過關,電池質量要有保障,還有最基本的安全功能:車輛碰撞后,車窗玻璃下降、車門自動解鎖等,更要具備。
如果這些重要因素都不管不問,馬虎應付,一味宣傳與注重所謂的“彩電冰箱沙發”,宣傳所謂的“智能駕駛”,那完全是在本末倒置啊。
車輛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要素,這個要素過關,其他配置也是錦上添花,如果不過關,其他花里胡哨的配置只會火上澆油。舉例來說,智能輔助駕駛有時能讓駕駛者省心不少,但如果車輛本身安全都不過關,智能駕駛一旦出現問題,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作為中國人,我們都希望國產新能源車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巔。但現在,各大車企逐漸偏離了消費者用車的真實場景,將車輛的安全、用料、質量穩定性等置之不理,拼命堆配置,這是讓人擔心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