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真的沒想到,都2024年了,還有人認為“舶來品”就是比國產好,還有人認為國產就是“掉面子”!
前幾天我寫的文章就說過,今天國產崛起之路不容易的背后,很大一部的原因,是國人還沒習慣一個現象:“國產品牌也能在世界舞臺上與國外品牌同臺競爭。”
言外之意就是,國人還沒改掉“國產品牌掉面子”的壞習慣!
你會發現,今天但凡有國產品牌站在世界的舞臺上,不管是銷量還是技術,只要超過了國外品牌,就會遭到眾多人的冷熱嘲諷。
昨日,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很有趣的疑問:“為何被稱為國貨之光的比亞迪要搞這么多車系,就不能像特斯拉一樣專注幾款精品車型?”
對此,各大網友議論紛紛!

?我看到了一條嘲諷比亞迪的:“比亞迪除了王朝系列,還有海洋系列,甚至還搞軍艦系列,這么多車型就不會分攤一家企業的精力嗎?看看特斯拉就不一樣,多專一!”
不得不說,有些時候真的是很想給這些人一個大耳光,告訴他們“大清”忘了,你們的洋大人早沒了!
特拉斯僅有幾款車型,就是“專注力強”,就是專一?
我還真是頭一次看到把一家車企的研發能力差,產業鏈缺失說的如此清新脫俗!
但凡特斯拉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生產力,你覺得馬斯克會不愿意開發新的車型?
但凡特斯拉擁有強大的供應鏈,需要跑到中國來開設工廠?

事實上,汽車是一個龐大的市場,而且細分賽道也很多。
電車不同于傳統的燃油車,不是說你油耗低、底盤穩、操控好、價格低隨便占一個優勢,就能夠賣上個好價錢。
在新能源賽道,但凡你沒有出色的動力性能、極致的低油耗,完善的智能以及各種越野、賽道能力,你根本無法在這個浪潮中活下去。
就好比美國車企把比亞迪的海豹買回去拆開后才明白,打敗燃油車的,根本不是“一個電機四個輪子”的問題,而是在研發觀念上,他們就已經輸了!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比亞迪推出的DM5.0技術,很多國人不以為然。
不就是實現了油耗低至2.9嗎?有什么好歡呼的!
是啊,光是看油耗低至2.9,確實不怎么樣。
但要是你結合價格低、性能好、智能化完善再加上油耗抵制2.9看看?
說句不好聽,萬幸今天家車企叫比亞迪。
但凡它是來自日本或者德國、美國,這輛車就不是賣你9萬8了,98萬8都有可能!
除此之外,對于一家車企來說,最大的使命就是迎合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