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裝了!淘汰賽正式進入“血拼”環節!
根據電車資源行業研究院(以下簡稱“電車行研院”)統計,2023年新能源物流車共計賣了25.8萬輛(不含交叉型乘用車),有銷量的生產企業卻達86家(按總公司計算),平均每家車企全年銷量僅有2995輛,試問這個銷量哪家車企吃得飽!?狼多肉少,必須加速競爭淘汰,讓吃肉的越來越少,大家才能吃得飽吃得好。
在失去新能源補貼保護衣的同時,真正的“血拼”環節便已經開始。2023年,大家在拼模式轉型、拼戰略調整、拼新產品新技術,就是在拿出家底實力證明我能拼;到了2024年,大家開始搏命拼價格,但是這次的“價格戰”不再是短暫的降價促銷,而是實打實的“亮價銷售”,這是回不了頭的肉搏戰,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就看誰活到最后,畢竟只有堅持才能活著!
遠程向左,五菱向右
2022年,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合計銷售新能源物流車4.1萬輛,市場占有率17.8%;2023年,新能源物流車銷量6.4萬輛,市場占有率24.8%;2024年1-4月,累計銷量2.3萬輛,市場占有率22.0%。自2022年開始,便以斷層領先優勢,開啟了屬于遠程的“孤狼時代”。
與一汽解放、中國重汽等已經有超過50年歷史的企業相比,吉利汽車在商用車領域是一個后來者。2016年,遠程商用車才正式成立,因此與上述企業幾乎都是通過自主積累的方式進行發展不同,遠程商用車一開始便選擇了“買買買”。
成立僅用五年,通過對行業現有產能收購,布局形成六大制造基地,具備純電、換電、增程、醇氫多技術路線,產品全面覆蓋物流車全領域,打造了綠色慧聯—匹配城市物流場景的綠色運力服務平臺,用五年時間走了別人五十年的路,在“左行”路上飛奔疾馳。
行業內一直在討論,遠程商用車是在玩資本,目的就是為了上市,為了銷量“不擇手段”。不過說實在的,如果遠程不盡早上市,這樣的多技術路線、全場景產品覆蓋的玩法,這么大的盤子,能耗多久,本身沒有燃油車供血,全靠吉利乘用車輸血硬撐么,所以遠程商用車一開始就是在豪賭,賭它要在新能源商用車市場這場競爭中,能做到龍頭,能成為中國第一家新能源商用車上市企業。
遠程商用車在這場競爭淘汰賽中,有內驅動力—“野心”,有外驅動力—吉利提供的技術和錢,所以它能做到快人一步,技術升級、產品迭代、模式創新都在引領行業,應該算是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的“鯰魚效應”吧,我們拋開市場終端存在的一些亂象,從推動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遠程商用車的貢獻應該是有更大分量的。
說了這么遠程商用車的“好話”,首先聲明這不是商配文章,而是在接觸了很多廠家后的有感而發。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做到“龍頭”是因為幸運,特別是在整個新能源物流車已經進入深度競爭的現階段,必須要兼具實力和決斷力,沒有“補血能力”活不下去,沒有技術硬實力拼不下去,沒有快速決斷力跟不下去,競爭很殘酷,我想遠程商用車日子也很難過,車賣的最多,可能也是虧損的最多,但依然要堅持下去,現階段的勝利就是要活下去!
縱觀新能源物流車市場,還會有第二條“鯰魚”么?最有潛力的應該是比亞迪,但比亞迪專心搞新能源乘用車,沒有在新能源物流車這邊下大力氣。還有一家企業,在今年銷量的躍進式增長,讓我感覺到又一家可以加速新能源物流車滲透進程的企業出現了,它就是上汽通用五菱。
手握燃油物流車市場最大用戶群、擁有五菱宏光等多款國民級“神車”、2800家銷售網點、在物流下沉市場具備絕對統治力(四五線城市占有率30.3%),如此傲人的成績卻在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一直默默無聲,今年之前一直依托幾款“油改電”車型支撐,今年五菱揚光上市熱銷,1-4月累計銷量已經趕超去年全年。在今年發力,上汽通用五菱應該也看到是該“血拼”的時候了,五菱揚光以7.18萬起的售價“亮價”上市,五菱以這樣的方式向市場宣布“狼來了”。
上汽通用五菱在新能源物流車市場中的發展軌跡,與遠程商用車形成鮮明的對比。一直在跟隨,感覺一直在觀察市場,強大的油車基盤用戶以及渠道網絡,可以及時把控終端發展動態和趨勢,所以選擇在沒有了補貼退出影響、電池價格波動的2024年發力,躲避了風險同時給受傷的競爭者“傷口上撒點鹽”,參與這場“血拼”,真的要下狠手。
上汽通用五菱沒有如遠程商用車一樣開展運營生態的建設,依然走傳統零售為主的銷售模式,這也是其本身用戶群體和產品結構特點決定的,在商用C端用戶中的品牌影響力,更容易拉動油車用戶換購新能源,同時C端油車老用戶更青睞于購車方式,所以上汽通用五菱可以選擇更為傳統的路線深耕細作。
綜上所述,遠程商用車用“激進”的方式占領市場,上汽通用五菱用“傳統”的辦法煥新市場,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一個用模式創新推動B端客戶切換新能源,一個用“亮底價”方式吸引C端用戶換購新能源。
很殘酷,優勝劣汰
市場競爭真的很殘酷,本來一家遠程商用車就占據了四分之一還要多的市場份額,現在上汽通用五菱的發力,今年不止又要搜刮走多少,而且五菱不會只有一款揚光,微小卡產品肯定已經在路上。
為了尋求突破,瑞馳從微面直接打造出7方大面EC75,而且首款純電輕卡產品也即將上市;開瑞也將上市首款純電輕卡零米;江淮、福田、徐工紛紛推出13萬元內輕卡車型。車企們都在努力堅持,爭搶市場,“血拼”真的很殘酷,不努力2025年可能就要從榜單除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