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價格卷王”拼多多上線了一項新功能:資源位自動跟價,真的有點狠。
今年的國內市場形勢,消費降級十分明顯。電商價格之戰已經赤膊上陣,今年注定將是一場兇狠的戰役,每家公司的戰略會議,低價都是核心戰略。
身邊很多以前大手大腳的人,竟然開始蹲在薅羊毛的群里,搶0.01元錢的1000抽的抽紙,淘寶上3-5元左右,超市里10-20多元起步吧。大家玩的很嗨,10塊錢可以買很多次,真的是玩,不過玩的挺實用。
關鍵是1分錢的抽紙,甚至質量還超過超市里買的,去超市買豈不是傻嗎?抽紙只是一個品種,這樣的羊毛還有很多,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面我們看到了5月開始淘寶618廣告鋪天蓋地,確實賺了波眼球。618前夕,拼多多的這招更是刺激。沒想到今年的618之戰竟然開展的如此慘烈。
從商業模式來講,拼多多放大了“人性貪便宜”的本質,快速吸引消費者,做大做強成為“卷王”。但壯大后并沒有和商家共同成長,繼續把“卷”發揮到極致,利用龐大的用戶,試圖繼續卷下去。

我們來看看,什么叫“資源位自動跟價”?
舉個例子吧,拼多多對商家說:大哥,618馬上到了,正是走量的時候。我們一起玩一把怎么樣?平臺的資源是“同類項目肯定是流量給到最低價”。你看A商家和你賣的同樣的東西,價格比你低1分錢,流量全跑他那去了,你就貴1分錢,結果銷量差那么大,是不是太可惜了。
你們平日太忙,不可能盯著別人賣多少錢,這樣你授權給我,我發現A賣的比你便宜,就幫你把價格改成和他一樣。這樣他的流量不就分了一部分到你這了,是不是很爽?
當然,你也可以設個范圍,不能無限制降價。這樣我們一起全力抓住618這個風口,怎么樣?
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電商平臺的自動比價機制,有什么奇怪?
其實這次拼多多的操作,是運營邏輯上的變化。電商平臺的價格之爭,將進化到“算法決策”時代。
以前你賣個杯子10塊錢,平臺告訴你有人賣9.5塊,消費者搜索的時候,肯定9.5的在你前面。要不要跟進,由你決定。你如果選擇賣9塊,你就排到前面。最終還是由商家來按“調整價格”的選項,
但拼多多這次的自動跟價是算法決策,本質是商家“提前同意”,算法修改價格。商家給個底價,底價之上拼多多說了算。你也可以不參加,不過資源位的流量大概率跟你無關了。
這個調整,真的可怕嗎?你聽說過股市里的量化交易嗎?近些年,股市上有些機構搜集一大批頂級院校的頂尖大腦,用一整套復雜的算法,去進行股市投資,通過精密地計算、推演,機器人的量化操作,精準抄底,精準逃頂,賺取超額的利潤,很多經驗豐富的專業投資經理也一樣被收割。這就是算法的力量。

當然拼多多的“資源位自動跟價”可能只是618期間。日后會不會成為持久模式還不得而知 ?需要時間來驗證。聽說已有很多商家很憤怒也很無奈,價格的拼殺,極大損害了商家的利潤空間。但如今大環境這么差,又能怎么辦呢?這種平臺把控價格的模式,讓商家確實沒有安全感,仿佛命運在別人手上。
當然商家也有積極響應的,希望618獲得一波流量后,能實現“長尾效應”,后期通過運營帶來持續的流量 。
幾年前,亞馬遜就曾推出過“自動定價”功能。只不過亞馬遜根據供需關系、隨行就市來調整價格(即可上調、也會下調)來和競品打仗。這樣的調節或許才是合理的“市場價格”吧!這樣的價格之戰才是成熟的市場表現吧!
當下相信大家都能深刻體會到,靠“信息不對稱”,賺取差價的時代,已經即將過去。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信息將會越來越透明,消費者也越來越見多識廣。
那些還在靠一個“點子”走江湖,一個概念去闖市場的企業,恐怕生存的空間已經越來越窄了。如果不能為市場、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精細化”的價值,遲早會成為過去,很難有未來。
但愿這內卷的世界最終能走向良性,商家和消費者都能回歸理性,走向成熟吧!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就請給個關注 吧!
或者點個贊+在看 !你的認可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