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中國汽車重慶論壇的火藥味,就像當前的車市一樣濃。此前,比亞迪和吉利曾就“全球最高熱效率”互掐,“交鋒”更延伸到了重慶論壇現場。中國汽車的這兩位佼佼者的高管更在現場有了一番隔空“爭論”。
先是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在演講中提到了價格戰,道德戰等“卷”的問題。“無窮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楊學良說,“集體滑進了內卷的無法自拔,發展不可持續,這是一個被動的局面。”他還通過法蘭克福工程中心“假期不加班”的案例來說明“無謂的或者過度的去“卷”,最后挺難贏得別人的尊重”。
而對于“卷”的話題,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現場作出了回應:首先,降價是正常的,因為“以前動力電池原材料漲價,電動汽車跟著漲價。現在電池原材料降價了,降幅超過80%。如果電動汽車還不降價,對消費者來說不道德。”
李云飛還強調,價格戰要量力而為,“能跟就跟,不能跟就過,推出下一期產品。要良性健康的競爭,不要置氣,不要掀桌子。就像大家牌局一樣,這一局不行,還有下一局。這才是長期主義,才是對消費者好,對行業健康發展好。”
車天下觀察:
關于“卷”的話題,在重慶論壇上不可謂不熱,李云飛和楊學良的爭論只是其中之一,卻已頗為集中地體現了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競爭之激烈。一方面,“卷”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有利的,消費者至少能在一定時期內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另一方面,“卷”也確實該有限度,卷技術可以,卷成本低廉則大可不必;卷價格可以,卷道德下限更是不可取。
“卷”的大背景,是中國新能源車目前看似高歌猛進,但其實真正能盈利的寥寥無幾,那最后怎樣才能盈利呢?無非是成本能實現規模優勢,一個車企能實現規模優勢,則勢必是在一個有限增長的市場里擠走相當一部分競爭對手——換句話說,若盈利迫在眉睫,則淘汰賽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