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讓消費者受益的競爭,應該就是優質的競爭
中國車市內卷不斷升溫,有人歡喜有人憂。
進入2024年后,在首批需求已被滿足、車企急需擴大銷量、消費者持幣觀望心態愈濃的環境之下,中國汽車產業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產業鏈上企業的首要任務也轉變為在激烈的競爭中“保住席位”,標志著行業或將邁入前所未有的“內卷”高峰期。
在此背景下,是否應該內卷、應該怎樣內卷、應該內卷什么,成為了國內汽車業亟待解答的關鍵問題。
而就在近日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中國汽車產業企業中真正的一二把手匯聚一堂,圍繞著“卷”的話題展開了新的討論,但不同于以往,本次論壇中大佬們的發言卻極為犀利,甚至稱得上劍拔弩張,并罕見地出現了“站隊”的趨勢。
那么,在當下這個車企新舊車型價格不斷打低,新技術迭出,消費者極大受益的環境中,有哪些車企認為當前行業是不健康的?又有哪些車企認為內卷是正常的市場競爭?對于普遍虧損的造車新勢力來說,又該卷向哪里呢?
01
廣汽反卷,長安說卷出世界級品牌
“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
作為旗幟鮮明反對價格內卷的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這樣說。
在這次的論壇發言中,曾慶洪將長期主義當作核心,認為開辦企業的目的是盈利,而盈利的目的是為國家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去交稅、去創造就業,而在當前內卷的環境之下,各家為了降本增效只得裁員,而這樣下去對社會、對國家都是不利的。
曾慶洪進一步解釋,廣汽并不是怕打價格戰,“我也有大把錢,我怕什么,但是我們是人,注重社會責任,我們都是根據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個人利益、企業利益劃分合理的收益,這是對的。”
為此,他呼吁汽車業同行站在國家大局角度,重視長期主義、長遠發展,并希望政府提前考慮制定相關政策——當新能源純電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50%時候,可以“油電同權”。
其實,這不是曾慶洪第一次發言反對內卷了,在去年的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他就說過,“價格戰打來打去,想找死的企業就早點降價。”并希望政府出手規范市場競爭、杜絕價格戰的出現。
乍一聽,廣汽董事長的發言似乎有著一定的道理。
從行業角度來看,過度的價格戰或許會導致一些負面影響的出現,但對于以技術為核心推動的汽車行業來說,如果不卷怎樣發展?更何況誰又能定義當前的價格戰真的到了“過度”的地步,而非因個體汽車品牌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反內卷立場,在同場論壇中,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就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對于競爭,朱華榮認為,“卷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是行業快速回歸良性競爭的最佳方式”。卷意味著追求卓越,推動中國品牌的新高度,實現用戶利益最大化,為用戶創造價值。
他還表示,在當前國內汽車行業充分競爭的推動之下,未來十年將會有更多中國品牌卷成世界級品牌,會卷出中國品牌新高度,卷出用戶利益最大化,彼時,無論從國家、社會還是消費者層面來看都是有益的。其雖未點出充分競爭之下誰會是最大的輸家,但也引得大家浮想聯翩。
而這,也只是本次汽車論壇中針對內卷話題的“開胃小菜”,比亞迪與吉利的相繼發言,雖然沒有如此直接,但直接對峙的態度卻讓氛圍顯得更加“劍拔弩張”。
02
吉利比亞迪隔空對峙,李斌大談合作
這樣支持卷和反對卷,不僅在廣汽和長安這兩家車廠的高管之間激蕩,更多的國內車廠加入了這場卷與反卷的論戰。
吉利汽車的李書福雖未到場,但也發表了視頻講話,重點談及了中國汽車行業內卷現象,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內卷是一把雙刃劍,有好也有壞。
李書福在演講中指出,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已居全球之首,價格戰愈演愈烈,這種態勢具有兩面性,“如果市場環境成熟、法規完善且執行嚴格,競爭透明公平,那么這種內卷現象反而能促進行業進步。反之,則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在進一步的解釋中,李書福也表達了同曾慶洪類似的觀點。
他認為任何產業的健康發展,其核心都應體現在良好的投入產出比和實現可觀的經濟效益上,過度的內卷和單純依賴價格戰很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下降、造假售假以及無序競爭等問題。而對于汽車工業而言,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才能鞏固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取得的成果。
與這樣反卷針鋒相對的,是中國新能源車“卷王”比亞迪高管們支持卷的表態。
王傳福直截了當地表示,他認為在過去四十多年中中國能發生如此翻天覆地變化的根本原因是競爭,當前車圈的內卷就是競爭,“只有過剩才有競爭,競爭才能產生繁榮。”
對行業競爭負面影響的擔憂,王傳福強調,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核心,也是推動行業繁榮的關鍵,只有積極擁抱內卷才能從競爭中走出來,“原來手機品牌幾百個,到現在優勝劣汰剩下幾家,家電企業也是一樣的。產能過剩才有競爭,有競爭才卷,卷才能有技術的突破,產業的升級,優秀的產品才可以誕生”。
在李書福的“攻勢”被王傳福防下后,吉利汽車楊學良發言的火藥味更加濃重。
楊學良強調,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應僅僅局限于價格戰,而應更廣泛地涵蓋技術、品質、品牌和服務質量等多個維度。他呼吁,企業不僅要打價格戰,還要打道德戰,應堅守道德底線,不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降低成本,不通過欺騙消費者來獲取短期利益。
而比亞迪李云飛在現場也做出了針對降價的回應,并辛辣地進行了反擊。
李云飛說,比亞迪已經是一家全產業鏈的企業,即使是在當前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之下,集團還有盈利,而這都是依靠規模與全產業鏈的優勢打出來的,而非其他“偷工減料”的方式。
而在道德底線的話題上,李云飛搬出了電池價格的例子。
他表示過去兩三年前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有著兩次向上的調價,“但電池材料這兩年降成啥了?你不能漲價的時候言之鑿鑿說因為電池原材料怎么怎么你漲價,電池原材料這兩年暴跌,為什么不降價?為什么電池原材料這一塊的一個成本的下降,為什么沒有在產品的定價里面體現出來?捫心自問一下,我覺得這是對消費者的不道德。”
此外,李云飛很不客氣地銳評了內卷,他比喻說,“車企之間的競爭就如同牌桌上打牌,能跟就跟,不能跟就過,不要置氣,也不要翻桌子,這局打不贏還有下一局,又不是這局完了就徹底結束了。中國汽車品牌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過痛苦和挫折,也沒見誰倒下來,這一把對方贏,下一把我再推出個新產品、新技術、新營銷方式,良性健康的競爭,這才是長期主義、這才是對消費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