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李書福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其一番話直指車企在擴張過程中的無序操作,將車企給批了個透,車企都在瑟瑟發抖!
“無窮無盡的內卷,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規的無序競爭。中國汽車工業的內卷程度全球第一,價格戰一浪高于一浪,這種現象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市場化水平比較高、法律健全、執法嚴格、透明公平的競爭,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壞事”。
這是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2024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的發言,他的這番話一出口,積在內心許久的話都說了出口,我想他表達的意思是:市場經濟需要公平合理的競爭,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文明競爭,而不是只是只是不斷降價來吸引消費者買單,無良無規則的競爭只會滋生出許多車企的內在矛盾,引發社會問題,對于車企的未來發展是不利的。
只是,從他的話語中,明顯能夠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這是對車企內卷未來的深深擔憂。在這場席卷了中國車企的洪流中,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可又有誰,能夠功成身退呢?
李書福的這一番話,不只是在說車企的內卷未來,也是在談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不斷內卷,能夠內卷出什么?
李書福說得沒錯,在國產新能源車還沒有開啟內卷的時候,有些車企的造假售假已經就成了公開化了,比如前有豐田各項數據造假,后有豐田本田馬自達測試數據集體作假,如果能靠三鞠躬都就能獲得原諒,那這拿消費者生命為代價的造假未免太輕了點?而且以日系德系為主的合資車近些年不斷偷工減料簡化內飾,素有買發動機送車的本田系,鈑金薄得一壓就凹陷,哪來得得安全性可言?15萬的車連個L2駕駛輔助都懶得配置,某些車企的躺平不作為,早已在內卷之前就被驅逐了。
對于中國的某些車企來說,出身已經踏在了羅馬道上,開局就被各種疼愛,手握王炸長大的它們養成了心高氣傲的秉性,總覺得高人一等,從來是看不起同級別車型,明明自家要啥啥沒有,只是仗著擁有燃油技術便穩坐上位臺,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關起門后邊端著紅酒邊抱著美人大把數錢,做著一直躺賺的美夢。
可在中國市場享樂慣了又怎會知道,在中國有著“識別三日即更刮目相看”的典故,更何況是高達十年的過渡期,你在躺平別人在臥薪嘗膽,固步自封的后果就是快速崛起的新能源國產車在甩尾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打,等你反應過來了只能看到對方的尾燈了。
中國車市的無序競爭,并不是比亞迪和國產新能源車帶來的,是某些養尊處優的合資燃油車企開了個壞頭。如果燃油車在中國市場上的報價不那么虛高,如果車企能夠在燃油車上花點功夫,體現出車輛的本身價值,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燃油車的未來將是不可限量的,可惜沒有如果。
向來習慣了賺快錢的合資車車企豈會喜歡眼前賣車得來的三瓜兩棗,步入中國市場開始就將目光放在了中國消費者的身上,盡一切手段刮取消費者身上的油脂,嘗到了甜頭的合資車不再甘心于賺小錢,利益最大化成了資本的追求,于是車價不變,安全保障配件卻是一減再減,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拿消費者的生命開玩笑,焉有不出局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