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月里,蔚來汽車可謂是動作頻頻,除了推出新品牌樂道之外,蔚來能源在5月底還獲得了15億元外部投資。
這筆投資主要會用于蔚來的充換電業務,也是蔚來首次在換電領域迎來外部資本的加持。
就在業界還在質疑換電模式可行性的時候,蔚來換電業務的快速發展,似乎正悄悄地證明著什么。
市場認可度提升,能否走向可持續?
不得不說,換電模式在這兩年里的市場認可度提升非常明顯。
不僅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像廣汽、吉利、一汽等主流車企也紛紛加入了蔚來的換電聯盟。
這對于之前備受質疑的換電模式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劑強心針。
但換電模式真的已經成熟了嗎?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畢竟換電站的投資成本高、回報周期長,這對于持續虧損的新能源車企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再加上電池標準化、安全性等方面的問題,換電要做大做強并非易事。
燒錢速度堪比共享單車,蔚來換電真能換來未來?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蔚來已經建設了2429座換電站。

光是去年一年,就新建了1011座,這個速度堪比當年共享單車的擴張。
但大家別忘了,當年摩拜、ofo們靠著瘋狂燒錢搶占市場,最后還不是都黃了。
蔚來近幾年累計虧損超800億元,換電業務的持續投入恐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換電站動輒幾百萬的建設成本,以及換電車型相對較高的售價,都限制了換電模式的推廣。
如果單純靠燒錢來圈地,蔚來換電的未來恐怕也不樂觀。
換電PK充電,誰會是未來主流?
換電模式最大的賣點,就是充電時間短,基本可以媲美傳統燃油車。
相比動輒幾個小時的充電時間,換電確實能大大提升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
但從整體成本和效率來看,充電或許還是更有優勢。
畢竟汽車不比手機,一年也就換那么幾次電池。
大多數時候還是靠插電來維持。
如果充電效率再上一個臺階,比如實現10分鐘充滿80%,那換電的優勢恐怕就不太明顯了。
再加上充電樁建設成本更低,布點更靈活,未來更有可能成為主流補能方式。

當然這并不是說換電就沒有生存空間。
在出租車、網約車等高頻換電場景,換電模式或許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一些車企在研發電池標準化、車電分離等方面也有所突破。
但換電要成為主流,目前來看還有不少難題需要攻克。
總結:
蔚來在換電領域的發展勢頭確實很猛,但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要持續優化換電技術,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還要盡快實現盈利,擺脫對融資的依賴。
如果蔚來能在這兩方面取得突破,那換電模式未來說不定真能”換”出一片天。
但從現狀來看,實現規模化盈利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
對于消費者而言,買車時不妨多方面權衡,別單純被換電概念所吸引。
對蔚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來說,技術創新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一個清晰可執行的商業模式。
否則再多的融資,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蔚來接下來如何打好這場”換電”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