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有什么大局觀?不也是為了賺錢?如果不懂,不妨看看比亞迪公關總經理李云飛的一番話再對比亞迪的大局觀進行評論吧!
“22年我們進行了兩次調價,因為供應鏈和電池原材料、補貼退撥等問題,我們的車價往上漲,那時的規模化不明顯,電池的原材料漲得也很厲害。那現在呢?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材料這兩年都降成啥樣了?不能漲價的時候言之鑿鑿說因為電池的原材料上漲而漲價,電池原材料暴跌的時候怎么不降價呢”?
為什么電池原材料成本下降沒有在產品的定價里面體現出來呢?我覺得這是對消費者的不道德!在這個新能源的時代里,車企如何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價值?需要有過硬的技術通過拿的出手的產品喊出實在的價格,它是綜合的價值”。
“清華北大去的最多的兩個企業是比亞迪和華為,企業提供平臺讓才子們實現人生夢想,企業就是要通過這樣的事讓產品從技術上應用出來,剛上市的第5代DM技術在汽車工業史上也算是里程碑的事件,良性健康的競爭這才是長期主義,才對消費者好”。
好家伙!如果論在2024年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會上誰是顯眼包?毫無疑問是比亞迪的李云飛莫屬。不愧是主做公關的,比亞迪公關總經理李云飛說的這番話擲地有聲,將一眾新能源車企的貪婪嘴臉給撕扯開來,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材料上漲的時候各家車企上趕著將車價給提上去,可是暴跌的電池原材料卻沒有將車價給拉下來,怎么的,是不是給新能源車裝了吊帶,從此新能源車就吊在那不動了?
前兩年的豬肉緊張一斤賣到了20多塊,那時候買一斤都心疼得在滴血,后面豬肉市場能夠順利供應了,豬肉又回到了15元/斤左右,老百姓又開始能夠吃得起豬肉了。前兩年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原材料供應不足達到了60萬/噸,后來電池原材料降價了,跌到了10萬塊/噸,新能源汽車的車價卻從此懸浮空中不再下降,動不動就喊出三四十萬甚至更高的車價,“人均11萬”的老百姓就是這么被活生生給剮沒的,于是便有了老百姓那句“再不努力就只能買BBA”的嘲諷話語了。
這時候很多人才明白過來:以前的合資車拿老百姓當韭菜割,一茬一茬都快被割沒了,好不容易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合資車沒落了,新能源車卻接上了合資車剮民的屠刀,再一次將收割的目標盯在了勞苦大眾的身上。原來國人宰割起國人來,才是毫不留情下死手的。
李云飛的這番話,是針對所有新能源車企說的,也為自家車企的降價奠定了基礎:我家的新能源車只有十萬來塊尚且在不斷下降,你們動輒三四十萬的新能源車是不是也要開始降價了?以前不降你們有各種理由,現在不降你們總沒有理由了吧?我們對待衣食父母的消費者要有起碼的道德,通過性健康的競爭形成長期主義,將濫竽充數的車型擠出去,給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車,這樣才是對消費者好。
當汽車價格戰逐漸演變成對罵戰和評論戰的時候,考驗人性的時刻才算來臨,是為了利益而不斷收割消費者還是為了未來的長期發展,在國家補貼的支持下進行降價,讓老百姓都能買得起車用的起車?這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是一個挑戰,一個關乎未來存亡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