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大跳水。
最近,網絡上流傳出一則降價消息:“奧迪A4L裸車價進入1字頭時代,入門版僅需19萬多”,而奧迪A4L是定位30萬元級的一線品牌B級豪華轎車,廠商指導價32.18萬—40.08萬元。此輪跌破20萬元大關,顛覆了很多消費者乃至業內人士以往的價格概念。
不過,如此大幅度的降價,在一汽奧迪陣營中,似乎早已習以為常。在北京地區,有不少銷售人員表示,目前店里大部分車型都有不同程度的優惠,優惠力度大部分在8萬元-20萬元之間,奧迪Q4 e-tron低配車型優惠完裸車價不到20萬元。
奧迪,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德系高端品牌。
早在1988年,一汽就與奧迪開始合作,稱得上是中國豪華市場的耕耘者,而奔馳與寶馬直到多年后才“姍姍來遲”。彼時,在中國豪華汽車市場,憑借入局早以及“官車”的身份,奧迪的江湖地位與市場份額都處于“一線大哥”。
而奧迪在華幾十年,中方合資的話語權一直都牢牢握在一汽手里,早期奧迪要與上汽攜手,最終結果也是在一汽奧迪經銷商聯合會拒絕銷售產品,多方達成“奧迪未來只有一個銷售公司并由一汽奧迪主理”而告終。
不可否認,一汽與奧迪攜手走過了汽車行業的盛世,也讓BBA中的A深深烙在了中國市場,旗下A6、A4和Q5三款車型,更是賣得遍地開花,賺得盆滿缽滿。
然而,奧迪的領先情況一直持續到了2016年。2017年,其丟掉了長達數十年的中國豪華車銷量冠軍的寶座。2019年,奧迪品牌在華銷量為68.9萬輛,盡管仍有同比4.2%的增長,但增長速度明顯不及奔馳、寶馬的趕超速度,首次在BBA爭奪賽中墊底。并且這種掉隊趨勢至今沒有改變。截止到2023年,奧迪品牌的銷量已經連續5年被“BB”壓制。
“從高位跌落,這背后有降價口碑的崩塌,讓其豪華屬性不再;更有漫不經心的電氣化轉型,讓其在新時代丟失話語權。”
近年來,面對銷量乏力,一汽奧迪更多的策略是無止境以價換量,奧迪A6、A4、Q5這些核心車型,降價10W左右的優惠政策已是常態。然而,性價比策略,并沒有給奧迪帶來更多銷量,其高端形象也不再堅固。
眾所周知,豪華品牌打價格戰,短期內或許能夠促進銷量,但從“長期主義”的角度來看,對品牌的傷害似乎難以避免。如今,奧迪A6L是唯一售價接近30萬價格的C級車,而同級別的寶馬5系,奔馳E兩款車型都接近50萬的價格。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二手車的保值率,相比于寶馬和奔馳,奧迪車型的3年保值率更低。
如果說在傳統豪華燃油車中,打折之下的一汽奧迪還有一絲戰斗力,那么在新能源領域,其正淪為“無人問津”的處境。
此前一句“奧迪也有純電新能源”的宣傳語背后,是自嘲,亦是賣不動的無奈。其實,一汽奧迪在新能源的布局上并不算晚,早在2019年就進口導入了奧迪e-tron,而寶馬這一代電動車的首款車型則是在2021年才國產的iX3。
但從結果來看,奧迪并沒能將先發優勢帶入銷量當中。2023年,奧迪e-tron系列累計銷量僅3萬余輛,相當于造車新勢力頭部車企單月的成績。進入2024年,一汽奧迪的新能源產品銷量依舊低迷,奧迪e-tron在5月份的銷量更是滑落到了個位數,僅銷售7輛。
銷量不給力,奧迪e-tron的品質也令人不敢恭維。根據報道稱,今年4月,江蘇南京一輛奧迪Q4 e-tron因為撞擊到路牙,車輛在1分鐘后迅速起火。據車主家屬表示,事后找過一汽奧迪4S店,而4S店卻表示,“撞到路牙就會起火,電車就是這樣的。”4S店如此冷漠不負責任的態度,不僅消磨著消費者對一汽奧迪的信任,使其在新能源市場上更加被動。
此外,更讓一汽奧迪頭疼的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變革浪潮中,其傳統強項也日漸疲軟。據扉旅汽車獲悉,長期以來,“科技”一直是奧迪努力塑造的第一生產力,也是品牌和產品基因。然而,隨著中國品牌智能化快速發展,高階輔助駕駛、智能座艙、沙發、彩電、大冰箱……已成為消費者對汽車科技屬性的重新認知。而一汽奧迪,已無法與中國消費者同頻。在實際用車過程中,不少用戶反映該車的車機不僅卡頓,甚至出現死機狀況,智能駕駛領域也難以與眾多新勢力車企相媲美,這讓一貫以科技為賣點的一汽奧迪,品牌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