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主要由主控、閃存、緩存等電子電路組成,抗震不怕摔,運行靜音,且體積更小巧靈活,既可以給電腦裝機,也可以給筆記本擴容,讀寫速度遠勝機械硬盤,更受消費者喜歡。搭配一款高質量的固態硬盤,電腦體驗就會更好。
今天這篇文章,博主就來講講固態硬盤的選購重點,并直接給大家分享多款高性價比的固態硬盤,希望能幫你選到合適好用的。
一、固態硬盤選購重點
1、先來了解傳輸總線、數據協議和物理接口
固態硬盤的性能由傳輸總線、數據協議和物理接口這三個要素共同決定,三者關系密切,定義也存在著大面積交集。
傳輸總線:指主板上的數據通路,主要分為SATA、PCIe這兩種。SATA3.0普及更廣,理論傳輸速度為600MB/s,PCIe常見PCIe3.0和PCIe4.0。PCIe4.0的帶寬是PCIe3.0的兩倍,PCIe4.0還可向下兼容PCIe3.0。
數據協議:協議規定了數據的格式、解碼方式和通訊方法等,常見協議有AHCI和NVMe這兩種,SATA總線用AHCI協議,PCIe總線用NVMe協議。

物理接口:物理接口有兩大類,分別是SATA接口和M.2接口。這兩種接口很好辨認,SATA接口明顯比M.2接口大。

SATA接口支持SATA總線,使用AHCI協議,常見于3.5英寸、2.5英寸硬盤,分供電和數據兩部分,實際傳輸速度550MB/s左右。
M.2接口使用SATA總線、AHCI協議時,速率與SATA硬盤相同;使用PCIe總線、NVMe協議時,速率可以進一步提升。M.2接口有兩種形態,一種是B-key,支持SATA總線;一種是M-key,支持PCIe總線。
比如海力士P31,它的傳輸總線是PCIe3.0*4,采用NVMe1.3高速協議,物理接口是M.2接口,帶寬(傳輸系統數據的速度)可達3.5GB/s。

2、選購固態硬盤首先查看電腦主板接口
購買固態硬盤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筆記本或者臺式電腦的主板接口情況,可以直接問客服,也可以看看主辦說明書,當然實在不行,也可以拆開機箱看看是SATA接口還是M.2接口。
主板沒有M.2接口,那就只能選擇SATA接口+SATA總線的固態硬盤了。
主板有M.2接口,要看是否支持NVMe協議,具體怎么選擇可以看下圖:

3、一定要選擇原廠閃存顆粒的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是由主控、顆粒和緩存、電路板組成,有些固態硬盤則沒有緩存。
主控的性能直接影響整個固態硬盤的性能,顆粒負責存儲數據,有緩存的固態硬盤主要是用緩存分別和主控、顆粒進行交互數據,來減少對顆粒讀寫的次數和延長壽命,也可以提高固態硬盤的響應速度。
決定固態硬盤質量的主要因素在于閃存顆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