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是國內規模領先的汽車上市公司,正在緊緊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發力新一代智能電動汽車,加快向技術升級化、業務全球化、品牌高檔化、體驗極致化的用戶型高科技企業轉型。2023年,公司銷售整車502萬輛,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全年銷售112.3萬輛,銷量位居國內車企第二;全年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連續第八年蟬聯國內行業第一。
2024年5月24日,在上海舉行的“向新十年 上汽集團新能源技術發布會”上,上汽集團正式發布面向“新賽道”的新一代底座技術。依托固態電池、能量閉環、高效動力總成、智能底盤、全棧軟件架構、全新電子架構等創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上汽“七大技術底座”全面躍遷升級進入 2.0 時代,2025年零束全棧3.0全面落地,支持L3自動駕駛,2026年全固態電池將率先量產,能量密度將翻番。

當地時間6月12日,歐盟委員會披露了對從中國進口的電池電動汽車(BEV)征收的臨時關稅水平。歐盟委員會對三家抽樣中國汽車生產商征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中國其他參與調查但尚未抽樣的電池電動汽車生產商將被征收21%的加權平均稅。
2023年,中國車企海外銷量達到468萬輛,其中上汽集團以120.8萬輛的規模連續第8年蟬聯中國車企海外銷量冠軍。在英、法、德等歐洲十三國的中國汽車銷量排行榜上,上汽集團2023年也以24.28萬輛的規模位居第一。今年1-5月,上汽集團在海外市場交付新車46萬輛,同比增長17.8%。


面對歐盟如此來勢洶洶且蠻橫無理的打壓,上汽集團在公開聲明中表現出了“硬剛”的姿態。究竟是什么賦予了上汽集團這般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底氣?追根溯源,是其長期積累且不斷精進的強大技術實力在背后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正如上汽集團在關于關于歐盟委員會反補貼稅決定的公開聲明中所言:“過去十年,上汽集團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累計獲得26000余項有效專利。我們依靠技術創新,而非政府補貼。
相信在未來,上汽集團將繼續憑借自身的實力,沖破重重阻礙,在全球汽車市場中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