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這五年”系列觀察②
5G輕量化技術研發不斷推進、5G-A商用部署持續加快、5G賦能低空經濟蓄勢待發……在5G商用5周年之際,回首過去5年,中國的5G發展速度、創新速度、覆蓋廣度、應用深度不斷突破。與此同時,下一代通信技術呼之欲出。
2023全球6G發展大會上披露,我國將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與創新,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在5G邁向6G的過程中,標準制定、技術、應用等方面存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推動下一代通信技術的全面發展?
5G闊步急行,6G漸行漸近
從1G的“大哥大”、2G實現全球漫游、3G能夠同時傳送聲音及數據信息,到4G讓移動互聯網成為生活必需。如今的5G,高速率、低延時等特征,讓網絡全面融入日常生活。
截止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5G移動電話用戶達8.89億,在全球5G用戶數占比超52%,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9.4萬個,應用已融入到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
在2024移動通信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志國表示,自2019年6月6日正式發放5G商用牌照以來,我國堅持“適度超前、以建促用”,扎實推進5G“建、用、研”協同發展,實現了網絡基礎設施全球領先、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數實融合應用成效凸顯、安全保障體系持續完善。據測算,5G商用五年來,5G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5.6萬億元,間接帶動總產出約14萬億元,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5G走深向實的同時,6G也提上了日程。“一般情況下,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十年一個代際,5G已經商用5周年,研究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順理成章。”中國通信企業協會虛擬運營分會副秘書長、通信世界全媒體總編輯劉啟誠說。
6G是新一代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在中國移動研究院未來研究院副院長王啟星看來,相比5G,6G將超越傳統移動通信的范疇,實現通信性能量級提升,如6G在5G基礎上全面支持世界數字化,其傳輸速率較5G將大幅提升10倍~100倍,空口時延降低到0.1毫秒,是5G技術的十分之一,網絡端到端時延相比5G成倍降低。
劉啟誠介紹,產業界對6G的研究早已開始,世界主要經濟體正加快推動6G研發,各國政府、企業紛紛投入巨資開展6G技術研究。
據了解,美國較早成立Next G聯盟,三星美國研究中心已成功申請6G試驗頻率;芬蘭通過6G旗艦項目推進6G研究和國際合作,啟動了為期8年的6Genesis項目,并發布系列6G白皮書;歐洲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加大研發投資規模,啟動了歐盟6G伙伴合作項目、歐洲地平線項目、6G旗艦研究項目等。
“我國與全球同步啟動6G研究,目前位于全球第一梯隊。”王啟星介紹,我國在NGMN、ITU等行業組織中主導6G愿景與需求制定工作,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等,加強6G關鍵技術攻關和系統布局,總體進展與國際保持同步。與此同時,我國成立了IMT-2030(6G)推進組,統籌產學研各方力量,推動開發全球統一的6G國際標準,并組織開展6G技術試驗加快6G技術的可行性驗證。
中國從2022年開始進行6G技術試驗工作,2023年陸續開展了關于6G系統架構和技術方案等方面的研究。2023年12月5日,中國6G推進組首次對外發布了6G核心方案,預計2030年左右實現商用。根據全球6G技術專利布局研究報告顯示,在全球6G專利排行方面,中國以40.3%的6G專利申請量占比高居榜首。
“6G作為基礎性、先導性未來產業,具有前瞻性、創新性、顛覆性、融合性等特點,是堅定貫徹落實‘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支撐。”王啟星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