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高鐵5G信號也能滿格、在辦公室里也能時時守護我國的綠水青山……萬物智聯,未來已來。這背后是以中國鐵塔為代表的中央企業在5G新基建領域正加快布局。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中國鐵塔江蘇省分公司,實地調研當地高鐵、湖區、景區等各類行業場景,切身感受5G新基建為江蘇產業轉型發展帶來的新機遇,為中國鐵塔高質量發展注入的新動能。
高鐵加速 信號升格
記者在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南京南站站臺看到,多個并列的白色盒子掛在站臺頂部,這就是改造后的5G分布系統。
“江蘇鐵塔協同三家運營商有序推進南京南站5G公網覆蓋更新改造項目。目前,主體項目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運營商測試信號優異。”南京鐵塔通信發展部副經理滕鴻飛介紹。
受當年設計理念的限制,南京南站沒有預留民用通信專用機房,導致民用通信和鐵路其他專網共用機房,帶來管理和消防隱患。同時,站臺存在5G覆蓋盲點,旅客用戶通信感知較差。
“南京南站是全國首個進行民用通信全站改造加新建的既有客站,由中國鐵塔牽頭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統籌開展民用通信公網建設,既解決通信安全隱患又滿足5G信號覆蓋需求。”滕鴻飛說。南京南站建設模式為通信行業實施既有車站改造樹立了新標桿。
信號卡頓問題,在滬寧沿江高鐵上也迎刃而解。
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滬寧沿江高鐵橫跨滆湖,滆湖段全長8.8公里,是全線最長的水上鐵路。
在乘車沿著滬寧沿江高鐵跨過滆湖抵達武進的過程中,記者發現手機的5G信號始終處于滿格狀態,刷視頻也非常流暢。在鐵路滆湖段高架鐵路橋梁兩側,與列車車窗同高的獨立微型塔以Z字形分別設置于橋梁左右兩側橋面。
“我們用全國首創的方案,通過48個設置在高鐵橋梁上的獨立桿有效解決了8.8公里大橋的5G覆蓋問題。該建設方案也填補了國內跨湖跨海大橋的公網覆蓋領域的空白。”常州鐵塔副總經理任明鳳介紹。
該方案采用了“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是江蘇省內首條實現5G通信覆蓋與高鐵“四同步”建設的線路。“從經濟效益看,上述方案造價比傳統方案縮減預算3000萬元以上。”任明鳳說。
“智慧眼”守護綠水青山
通過科技賦能,一座座裝上了“智慧眼”的通信塔正加快升級為數字塔,構建“空天地”一體全域感知網。
在泰州,清波搖曳的江面上,有船只即將靠近泰州市長江永安洲永正水源地,雷達迅速發出預警,并且與視頻聯動快速鎖定船只,工作人員在手機上收到預警后第一時間前往事發處解決問題。這正是依靠江岸上的一座安裝了搭載AI芯片的5G智能攝像機的通信鐵塔,它如“鷹眼”般全天候呵護著這片水域。
除了守護飲用水源,在通信鐵塔“智慧眼”的盯防下,長江江面上非法捕撈、非法采砂、非法排污等違法違規行為也得到有效預警監測。
在無錫,通信鐵塔的“智慧眼”讓森林防火由人工巡山時代進入“慧眼巡邏”時代。“在無錫山水城,江蘇鐵塔通過使用35處高位鐵塔資源,建設45處卡口人臉識別監控系統,打造森林防火全方位、全天候、數字化監控監管。一旦發現可疑火情,預警系統會立刻發出告警,護林員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實現了森林火情早發現、早預警。”無錫鐵塔相關負責人表示。
“江蘇已有近1萬座數字塔廣泛服務于河湖治理、耕地保護、森林防火、污染防治、防震減災等多個治理領域,賦能政府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升級。”江蘇鐵塔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工介紹說。
隨著中國鐵塔5G新基建建設加快推進,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和核心區域加快部署,江蘇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
筑牢數字經濟底座
累計承建5G基站建設項目超過250萬個、數字化改造超22萬座通信塔、廣泛服務于40多個重要領域……中國鐵塔作為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國家隊”和5G新基建“主力軍”,通過共建共享、集約建設,賦能千行百業,筑牢數字經濟底座。
“中國鐵塔堅持‘能共享不新建 能共建不獨建’的原則,有效節約行業投資,形成‘共享競合的鐵塔模式’。”中國鐵塔相關負責人表示。
數據顯示,自5G商用以來,中國鐵塔已累計承建5G基站建設項目超過250萬個,約占全球的50%以上,其中95%以上是通過共享存量站址進行建設的。中國鐵塔成立10年來,新建鐵塔共享率從14.3%大幅提升到85%;支持三家電信企業可使用站址總量增長1.5倍,室內分布系統覆蓋面積超116億平方米,覆蓋高鐵、地鐵里程超4.3萬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