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吗_中文视频一区_yw.尤物在线精品视频_亚洲一区中文在线

首頁 > 生活分享 > 免費教學 > 中歐博弈:妥協且強硬的應對之法,打破歐盟關稅高墻

中歐博弈:妥協且強硬的應對之法,打破歐盟關稅高墻

發布時間:2024-06-22 23:20:04

在世界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電動汽車,再度受到了阻礙。

日前,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正式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高額關稅,在原先10%的征稅基礎上再加碼,比亞迪增加17%,吉利汽車增加20%,上汽增加38%。其余包括一汽、長安、華晨寶馬、特斯拉、蔚來、小鵬等在內的13家公司將被征收21%的加權平均關稅。而就在不久之前,美國剛剛宣布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從25%提高到100%。

關于加征關稅這件事,其實并不令人意外,此前歐洲智庫構榮鼎集團曾預測,歐盟即便對中國汽車加征關稅也不會超過19%,因為這是當前全球懲罰性關稅的平均數。

結果沒想到現實竟然如此瘋狂,先是美國,再是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抵制已經肉眼可見。

但在筆者看來,盡管歐盟通過加征關稅的方式限制中國車企,但卻顯然已經無法阻擋中國車企進軍海外的腳步。

“難以突破的高墻”

為什么說歐盟電動車市場對我們來說是“難以突破的高墻”?

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中國新能源汽車接下來的發展路徑,用一個詞形容就是“內外兼顧”,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在國內市場打敗合資,在海外市場重新建立市場格局”。

要知道,由于中國汽車工業起步較晚,早期的中國車企在技術、制造、研發等領域跟外資車企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也就導致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國內的大多數市場份額卻在長期以來都被合資所壟斷。

直到新能源汽車時代來臨,電動汽車迎來了爆發,自主品牌才找到了機會點,開啟對合資品牌的彎道超車。

在2022年初,由于疫情影響,南北大眾、上汽通用等等合資車企由于缺芯潮、上游原材料斷供等問題導致產銷受到重大影響,自主品牌的份額也正式跨過50%。

然而在當時,很多人認為這只是疫情帶來的“黑天鵝”,并非正常的市場反饋,直到2022年9月份,疫情得到緩解之后,自主品牌的份額卻依然超越了合資,人們才意識到了一個事實,在常態市場中,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可以做到碾壓合資。

在之后的2023年,自主品牌的銷量占比再次超過50%,徹底搶回了合資手中的市場主導權。

再看國外市場,中國作為市場上首屈一指的工業強國,是世界上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在汽車領域,向全球范圍輻射已經是必然之舉。

過去的幾年,日本霸占著全球第一汽車出口大國的稱號,因為日本的本土市場,根本撐不起日系車的銷量,豐田、本田、日產等主流日系車企的主要銷量全部集中在海外,尤其是中、美、歐三大市場,但到了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達491萬輛,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由此看來,2023年對于中國汽車產業來說,是一個關鍵的節點,不僅在國內市場實現了自主品牌的份額首次超越合資,也在海外市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這也就是筆者所說的“內外兼顧”。

那么,為什么說歐盟電動車市場對我們來說是“難以突破的高墻”呢?

這就要引申到第二個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如此強大損害了誰的利益?

答案顯而易見,美、歐、日系車企。

在中國本土市場,屬于中國的自家地盤,我們實現自主超越合資,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資是拼技術又拼不過,打價格戰又打不動,并沒有過多的辦法干涉。

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已經成了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并且海外布局仍在不斷擴大,部分海外地區的市場格局正在重新建立,尤其是本次加征關稅的歐洲,2023年的汽車銷量超1000萬輛,已經成了大多自主品牌電動汽車的出海圣地,勢必會影響歐洲本土汽車產業,這顯然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而美國則更加離譜,在前段時間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從25%提升至100%,動力電池關稅從7.5%提升至25%,電池零部件關稅從7.5%提升至25%。

由此看來,這些本土汽車產業實力強勁的海外市場必然會成為“難以突破的高墻”,加征關稅既可以看做是他們對本土汽車產業的保護,也可以看做是一種面對中國汽車出海大勢的無能狂怒,是一種恐懼的具象體現。

因為你強,他們只能怕你。

畢竟中國汽車產業在過去的幾年內,已經憑借強大的技術積累和產品能力走出了了“內外兼顧”的路徑,而外資品牌,顯然無法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贏下沒有硝煙的戰爭。

“妥協”且“強硬”的應對之法

正因為有了這些“難以突破的高墻”,才導致中國電動車沒有在美國市場展開實質性銷售,日本汽車市場也難以進入,如今被視為出海圣地的歐洲市場也筑起了“高墻”,導致許多中國電動車企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要知道,中國本土汽車市場現如今已經非常“內卷”,許多車企都面臨著電動車盈利困難的現狀,但是又不得不卷,因此很多車企將海外市場視為發展的必經之路,甚至希望通過海外的盈利來反哺國內。

然而隨著關稅的增加,許多車企也宣布告別了部分海外市場的野蠻生長。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車企的出海之路該何去何從?

主要有兩種模式:“妥協”和“強硬”。

先看偏妥協的方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改道,這些本土汽車產業實力強的市場加征關稅,那我們就重新選擇新的出海圣地。

在迅速擴張的海外市場中,很多出口量都是由非發達國家所貢獻,在這些市場中,并沒有強勁的本土汽車產業。除此之外,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政策,會帶動部分海外地區人群的購買力,也會讓他們對中國汽車、手機產生購買意愿,所以對中國電動車的進入也會更加友好。

第二種妥協的方式就是在海外建廠,在談判后與當地達成一致,進入發達國家市場,以避開關稅限制。

然而,就算投資建廠,因為其所用的原材料必然大多數來自歐洲本土,這勢必會帶動大量歐洲本土下游產業的發展與就業,卻會讓渡一部分利益,并且國際局勢變幻莫測,誰也不知道當地會搞出什么離譜的操作。

至此,就引出了另一種“強硬”的模式。也就是反向增加關稅,前段時間歐洲中國商會發表聲明,表示中國或將對發動機排量大于2.5L的進口汽油轎車和SUV加征臨時關稅,其稅率最高達25%,很多人認為這是對歐美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的反擊。

畢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歐美廠商的汽車顯然無法放棄這一汽車市場,所以你加我也加,看大家誰能耗過誰。

《周易·系辭上》中提到:“過剛易折,過柔則靡。”妥協和強硬都不是最好的辦法,而中國目前選擇的方式是“妥協”且“強硬”,企業方面選擇改道、投資建廠等方式慢慢發育,逐步擴大海外市場份額,國家層面則可以選擇加征關稅的方式,幫車企撐腰,這是最合理的方式,也是最能體現中國人精神的方式,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另一方面,中國車企在出海多年的歷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厚的成果,而對于歐洲本土市場來說,中國電動汽車也有著絕對的優勢,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設計上,都精準打擊著歐洲用戶的需求點,這也是歐洲市場在過去成為中國車企出海圣地的重要原因,也就是“有需求才有供給”。

并且在加征關稅之后,許多出口歐盟的國產車型或將面臨提價,進口中國的汽車需求的正在減弱,所以最后到底是歐洲的消費者先熬不住呢?還是不肯放棄中國市場的歐洲車企熬不住呢?

由此可見,本次中歐的博弈,實際上拼得還是誰的產品更硬,誰的血條更厚。然而對于走出“內外兼顧”路徑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顯然已經立于不敗之地。

免費教學更多>>

6月賣出1259臺,銷量連續六個月正增長,極石汽車又行了? 上汽奧迪A5L 開啟預售,會比一汽奧迪A5L好賣嗎? 東風本田:穿越市場激流 以品質硬實力回應用戶信賴 東風本田破局戰,以長期主義構建雙重護城河 2025新能源電動汽車的銷量排名,DMH混動技術成最大贏家 30萬的預算就有50萬的排面?這四款豪華車值得一看! 賓尼法利納95周年盛典落幕 一 中意設計對話開啟下一個百年傳奇 中國特供車擱置、FSD難落地,特斯拉在華走下坡路了? 廣汽集團6月銷量15萬輛 環比上升27.5% 比亞迪漢家族交付破百萬,漢L賽道體驗日盛大啟幕引爆性能狂歡 保時捷純電卡宴內飾曝光:4塊大屏加持,僅有少量實體按鍵 上汽奧迪A5L預售價公布 價格誘人配置還超出想象? 小鵬G7起售價比Model Y便宜6.77萬 中大型SUV迎來顛覆者 東風本田上半年穩健領航,CR-V再樹合資SUV標桿 殺瘋了,吉利半年狂賣140.9萬輛,比亞迪還坐得住嗎? 率先落地艙駕融合 高通在平衡遠景和現實的解題思路 第三代UNI-V:年輕人的“跑車夢想制造機”,全方位升級煥新體驗 20萬級首個百萬銷量!漢L直接讓超跑車主沉默... 吐槽小米紙巾盒貴的,都是不懂用戶的! 別被騙了!大學生買電腦從哪幾個方面選? 10多萬買電車,要續航、還要智能,選小鵬M03,還是等零跑B01? 小鵬汽車AI天璣系統7月OTA開啟首批推送, 特斯拉逆勢漲價,底氣何來? 美女親自下場告訴你 零跑C11純電版能帶來哪些情緒價值? 27個月狂賣100萬輛,這款純電小車憑什么? 一車打天下,油電隨便選!這SUV太懂事了 榮耀Magic V5上手評測:滿血驍龍8 Elite 輕薄體驗再升級 盤點那些年曾用過的手機,有你用過的嗎? 傳音海外推出Infinix Hot 60i手機:支持無網通話功能 中興通訊亮相2025中國國際金融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惠东县| 寿宁县| 蓬莱市| 罗平县| 上杭县| 山丹县| 平乡县| 丽江市| 祁东县| 屯留县| 夏邑县| 肇州县| 白朗县| 兴化市| 绵竹市| 高雄市| 肇东市| 修水县| 新安县| 澄迈县| 金平| 怀安县| 正定县| 丹阳市| 辉南县| 寿宁县| 视频| 花莲市| 康马县| 石首市| 鹤岗市| 都兰县| 资阳市| 连城县| 洱源县| 慈溪市| 北碚区| 宣化县| 焦作市|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