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遲到的文章。
我在等待一個時機,想要看看清楚,中國汽車市場所謂的內卷,究竟要往何處去。
從中國汽車合資時代開啟到此刻,在四十年的歷史中找尋原由,我沒有看得清楚;進入2024年6月,距離上汽大眾途觀L Pro上市已經十四天,我仍沒有看得清楚。
我們自己的判斷是,競爭的維度正在拓展,正在改變,從從前的產品,營銷競爭,到現在上升至流量、方法、理念,管理和體系能力的整體比拼。做好準備的企業,自然就會越競爭越有韌性,沒有足夠認清這種形勢的,自然就會有措手不及,被這個時代沖擊。
時間如一頭野驢,轉眼間,中國改革開放已經四十五年,而最年長的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上汽大眾已經四十歲。
【壹】主角
在我們的預判里,上汽大眾應該是后者,被沖擊,被挑戰,被錨定,被顛覆。因為這個企業始終是中國合資汽車企業中最耀眼的一個,擁有自己的特質與光環,是傳統燃油車時代的標桿。
我們許久沒有與上汽大眾的高層,進行深度溝通與交流。按照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的說法,上汽大眾已經整整三年沒有做過大型的上市發布活動,我們也整整快兩年沒有見面了。
與俞經民一同,給人們帶來驚喜的,還有另兩位年輕的上汽大眾高管,上汽大眾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健旭和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傅強。

上汽大眾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左)與中國內地男演員朱一龍(右)
在舞臺上與演員朱一龍對話和交流的過程中,無論是賈健旭還是俞經民,沒有一絲拘謹,衣著風格、氣質、顏值、談吐、風度,并沒有被演藝明星中的當紅小生比下去,他們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他們甚至還設計了很新穎,并頗具戲劇性的發布環節,為用戶省去20000元的燃油車購置稅,這在整個企業界都是具有開創性的。
毫無疑問,上汽大眾的高管團隊是有想法的,是年輕的。
【貳】四十
四十年前的1984年,上海大眾有限公司成立。四十年的波瀾壯闊,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紅利給予中國汽車行業最光輝的四十年。四十年來,上汽大眾始終位列著行業第一梯隊。
得益于“在中國,為中國”的本土化研發理念,上汽大眾在這四十年中的多個動蕩時期,都保持住了身位,始終處于行業領先。這種領先,是處變不驚,是未雨綢繆。這是一個企業內在抗風險能力和體系能力的不斷鍛造,需要時間來檢驗。早在2004年,筆者采訪上汽大眾時任總經理陳志鑫時,陳志鑫在彼時就給自己提出了問題,上汽大眾拿什么領先未來二十年。

二十年后,當陳志鑫的后輩們經歷市場洗禮,競爭不斷升級,痛定思痛之后,他們已經站在了我們面前。在很多人看來,上汽大眾竟仍然是那個從容的上汽大眾。
盡管在此之前,他們與眾多企業一樣,也經歷了轉型不順,銷量下滑,輿論壓力等困難,但在那日的成都,在上汽大眾途觀L Pro上市發布的現場,我們分明看到的是信心,是用產品品質和長期主義精神做注腳的信心,是不管經歷何種不利的戰局,上汽大眾人仍舊信守企業文化的從容不迫。
【叁】信心
按照傅強在專訪時的表達,他們的信心不是憑空說出來的,他們的信心源于對市場最大的敬畏,來自于他們在投放產品前嚴謹的市場調研。
作為上汽大眾“油電同進、效率優先、品牌刷新”的經營方針下誕生的最新產品,途觀L Pro的推出,很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油電之爭的分水嶺。上汽大眾在不經意間,將重新定義燃油車智能化的標準。
這款被譽為“最聰明的油車”的產品,凝結著上汽大眾四十年的造車智慧。上汽大眾似乎從來都不畏懼競爭,他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應對競爭,來解決競爭。他們正式提出了一個給予所有終端用戶的全新概念,即“擁車成本”。

雖然俞經民和傅強,在接受采訪時都一再強調,這種嘗試早在2020年就已經推出,但由于上汽大眾途觀L Pro的明星產品效應,直到這一天,三年擁車成本47000元,每天一杯星巴克的“擁車成本”概念,才被人們真正關注起來,以至于疑問不斷。
上汽大眾這一次并沒有在終端與其他品牌效仿,大打價格戰,而是利用完整的體系能力,構建了一個“3年8折回購”的購車附加權益。當所有人都在疑問,這樣的銷售政策落地可能性的時候,俞經民給出了毋庸置疑的答案。
【肆】重諾
上汽大眾為保障車主的權益,將與保險公司就此約定與車主共同簽訂合同,即1年3萬公里、3年里程9萬公里內,且維修保險定損理賠是價值30%內,承諾回購(具體條款以合同為準)。

根據此前嚴密的調研和數據統計,上汽大眾用戶中每年行駛距離超過3萬公里的,維修保險定損理賠超過30%的,都僅僅在1%之內。
而另一個為用戶利益保全的支撐是,上汽大眾針對這項政策找保險公司購買了保險。
這樣其實也就不再難以理解,有了雙重保險兜底,對用戶來說不但是用車無憂,而且對于愛車保值的焦慮也得以緩解。而對于上汽大眾來說,這不僅僅是擁抱用戶,更是鎖定用戶,是創新的用戶思維在競爭中的具體實施。

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創新需要強大的體系能力做支撐,需要嚴密嚴謹的核算和數據調研,同樣也需要上汽大眾一以貫之,言出必行的企業文化。這種創新值得認可,在價格戰泛濫的中國汽車市場,很有示范效應。
競爭的目的應該是讓用戶得到實惠,得到好的產品和產品服務,而不是流量游戲和沒有下線的價格戰。我們無意把這樣的創新歸結為一種主動求變,去褒獎上汽大眾,我們更愿意從客觀視角來判斷,這是上汽大眾針對近期競爭加劇的一種被動迎戰,而這種迎戰,早在2020年,競爭內卷現象初現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嘗試。
【伍】留心
據了解,自該政策于2020年在凌渡首次實施以來,至今還未收到任何一起用戶的投訴。上汽大眾用最真誠的保值策略,收獲終端用戶的充分認可。
我們看到一種積極的狀態,這是中國汽車市場競爭升級帶來的全新課題,從重慶汽車論壇的硝煙,到現在的劍拔弩張,戾氣橫行,中國的汽車企業究竟要去比什么,卷什么?我們認為是,技術進步,用戶思維,方法,策略,策略得以實施的支撐架構,資金和資源合理配置的科學決策以及企業文化底蘊和品牌美譽度,這是造車體系能力的綜合比拼,而絕不是比比誰的言辭更吸睛,哪個老總更出位,誰的流量更洪荒,誰的水軍更專業。
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思維落到實處,就是卷到極致的終極目標。與用戶深度綁定,用更好的價格政策設計,留住用戶的心,把消費者提前引入換購的計劃,這是上汽大眾下的一盤好棋。
上汽大眾的自信,是對于產品的自信,是對于未來戰略發展走向的自信,是對于用戶品牌忠誠度的自信。他們有信心通過創新銷售的思維,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根據上汽大眾公關部門負責人張文靜介紹,在上汽大眾的迭代計劃里,無論是油車、電車,還是混動,亦或是上汽奧迪,仍舊有許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在未來幾年即將被推出。
【陸】十四
從2008年筆者在德國沃爾夫斯堡的展廳里初見TIGUAN,到2024年的今天,途觀這款經典車型整整十四歲了。“3年8折回購”的權益推出,也賦予了上汽大眾途觀L Pro的更旺盛的產品生命力。無論是在成都還是在北京試駕的這段時間里,它的科技感,智能級別,舒適體驗,都給我們團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俞經民所說的“最聰明的油車”名副其實。
這款14周歲的明星車型,得益于四十歲的上汽大眾管理團隊的年輕態,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具有開創性的,大膽的,真實的,可靠的銷售政策,以及途觀L Pro自身頂級的科技智能感,再一次把明星特質延續。14歲的上汽大眾途觀L Pro,在這段時間里,儼然成為了中國汽車市場中傳統燃油車型的首席代言、流量擔當。

當我們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遙望,我們有過憂患,也有過樂觀。我們在思量,中國汽車未來的十年會往何處去?我們看到了一些盛宴上的過客,風光無倆,一敗涂地,匆匆地來,匆匆地去,再不回還。我們看到過一些滿鬢風霜的汽車人,在汽車產業的各個階段,他們披荊斬棘,歷經坎坷,矢志不渝,終成大業。
【柒】不老
四十不惑的我們,究竟是年輕,還是年老,困惑的彼此,困惑的你我。可以確信的是,四十年的企業未必油膩,四十歲的企業仍然充滿著膠原蛋白。在那一個午后至深夜,每一個上汽大眾人的自信、從容、忠誠、底氣會感染所有心懷善意的人們。這個四十歲的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仍然在用年輕和卓越,書寫著在全球范圍內的中國改革開放時代中合資合作的典范。
無懼競爭,無懼變革,上汽大眾仍舊是那個先行者,洞悉時局,出手決絕。在我們看來,當他們以堅定的決心,不斷推動油電同進、油電同智、油電同權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上汽大眾不但已經成功應對了中國汽車市場深層次內卷,也完成了全體系的自我調整和自我變革。
【捌】尾聲
在我們都還沒有在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被時代裹挾著,不明所以,奔赴向前。在時代的浪潮里,在科技進步瞬息萬變的當下,我們有時會感到恐慌,當整個汽車行業的從業者都在一種病態的競爭環境里苦苦掙扎的時候,當焦躁、憂慮常常伴隨著我們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些的什么?毫無疑問,是最大限度的保持理性和清醒。
一個企業的成長,一個人的成長,從來沒有捷徑,不會一帆風順。時間會教會一代又一代人,如何應對復雜的人性,應對宏大的時代。經濟周期論的佐證,歷史規律的基因告訴我們,基業長青的密碼是將長期主義的精神注入血液的企業,再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