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由顧長衛執導,鄭執、郭方方、顧長衛擔任編劇,葛優、王俊凱主演的電影《刺猬》獲得了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編劇獎”。
鄭執憑電影《刺猬》獲得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編劇獎”
編劇鄭執也是電影原著小說《仙癥》的作者。作為小說家的他恰是憑借短篇小說《仙癥》獲2018年“鯉·匿名作家計劃”首獎和2019年首屆“《鐘山》之星”年度青年佳作獎,被蘇童稱贊“貢獻了一個新的人物形象”。
鄭執
“這次獲編劇獎,我很高興,之前沒有做這個預設。”在獲獎后第一時間,鄭執這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我覺得《刺猬》值得一個最佳影片的大獎,葛大爺(主演葛優)在我心中也是當之無愧的影帝,無冕之王。其他一切,可能得看運氣或者一些別的東西,那這次就是我的運氣好一點兒。”
他表示,寫小說的年頭多了,心里總會覺得它是一個人的功勞,一個人的成績,一個人承擔所有的創作后果。但寫劇本不一樣——它是一門合作的藝術。
“所以真不是說漂亮話,我覺得這個獎不是屬于我一個人的。劇本很多細節的調整基于和導演,和演員反復的溝通,大家追求精益求精,都希望有更好的表現。以及,再好的臺詞,再好的情節,如果不能在表演上得以呈現,其實都等于是空談。最終,觀眾對這個故事的感受,一切傳遞的出口是演員的表演以及影片的整體呈現。”
鄭執、顧長衛、葛優、王俊凱參加《刺猬》首映
電影《刺猬》講述了葛優飾演的王戰團,因早年奇遇,他變成了家人口中的“魔怔”和心病。在王俊凱飾演的侄子周正的成長過程中,他的爸媽總是告誡他遠離王戰團,以防中邪。而周正因為口吃和學習成績,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兩個被生活和親情“卡住”的人相互陪伴,溫暖彼此。
鄭執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小說《仙癥》到電影《刺猬》,其實最大的改編特點是整體基調的變化。
“原本小說的底色很悲涼,很蒼涼,甚至有一些陰郁。但是在電影改編過程中,因為跟顧長衛導演的交流,我們為這個故事增添了一絲暖色,一些可以慰藉人心的、積極向上的、傳遞更樸實情感的東西。這是我跟大家最后達成的共識。”
說到具體情節,他透露沒有刪掉太多的小說情節,盡量把原著中比較精彩的情節都還原出來。而且,大家還為這個電影創作了一些獨屬于影像化的新的情節,這些情節是要看到電影后才能感受到的。
“很開心很幸運拿到這個獎。希望這個獎的好運能夠延續給未來的票房。希望正式公映時,大家會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