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將根據市場變化推出插混以及增程車型,目前正在對增程進行規劃。”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最近在廣汽埃安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透露了這一頗讓人感到意外的消息。根據官方的計劃,廣汽埃安將在2025年推出搭載增程技術的車型。

無獨有偶,阿維塔即將推出的全新SUV車型——阿維塔07,同樣也加入了插電式增程混合動力的選項,而小米汽車此前也發布了增程系統技術開發工程師的職位招聘信息,第二款量產車型疑似將采用增程式動力。

還記得2年前,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當時擔任魏牌CEO)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出銳評,認為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2024年了,當長城還在為新能源轉型苦苦掙扎時,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品牌卻選擇加入“落后”的增程式技術,這回旋鏢實在是不留情面。

單從技術原理來說,串并聯式插電混動技術相比增程式技術確實更有優勢,在各種工況下都能體現出高效的優勢,而增程式技術在高速路況或虧電狀態下,能耗相對會高一些。但增程式技術也并不是一無是處,不僅結構相對簡單,技術難度也降低了不少,同時也降低了研發生產成本。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插電混動技術無疑是最優最全面的選擇,前提是它的售價能體現出競爭力,如果像比亞迪那樣做到“油電同價”,自然被消費者買爆。而站在車企的角度,增程式技術的誘惑力確實很強,尤其在當前內卷激烈的車市大環境之下,各大品牌都在狠狠地卷價格,都在絞盡腦汁找到更多降不增效的方法。

那么,增程式技術對消費者就沒有好處了嗎?也并不完全是這樣,目前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最擔心的問題依舊是續航能力和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很多純電動車型的續航里程雖然越做越大,但絕大部分都會出現續航打折扣的情況,在冬季尤為明顯。

而充電設施不足的問題則更為現實,雖說現在充電樁也建得越來越多,但也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在基建相對完善的市區,充電或許沒那么難,但在高速公路服務站,一到節假日還是會出現排隊充電的情況。

增程式技術雖然犧牲一部分純電續航能力,但通過增程器作為“充電寶”,長途行駛時基本不用擔心里程焦慮問題。那為什么不干脆選燃油車呢?從行駛體驗來說,增程式車型完全依靠驅動電機進行驅動,省去了變速箱,自然也不存在換擋頓挫、動力響應遲疑的問題,對于動力輸出過程中產生的抖動及噪音等問題也更容易處理,行駛舒適性也能獲得提升。而且,增程式車型作為新能源車,可以上“綠牌”,在限牌限購的城市里,這就成為一種優勢。

另外,消費者對于增程式車型也并不抗拒,而且同樣很受歡迎。以主打增程式動力的AITO問界和理想汽車為例,整體銷量表現相比其它只有純電動車型的造車新勢力都要出色,AITO問界5月銷量達到32226輛,理想汽車則為35020輛。蔚來汽車即使具備換電的獨特優勢,其銷量依舊比不上AITO問界和理想汽車,5月銷量為20544輛。

因此,廣汽埃安選擇加入增程式動力車型,顯然是考慮到市場需求而作出的改變,增程式動力和純電動“兩條腿”走路,更符合當前的市場形勢,給消費者多一種選擇,消費受眾范圍自然也能拓寬,對于提升整體銷量將會有不小的幫助。
汽車網評:插電混動技術確實在很多方面優于增程式技術,但用戶購車時往往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技術的先進性并非唯一的著眼點,好的產品更應該避免“唯技術論”,將關注點放在用戶實際需求上面,這樣的產品才能獲得更多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