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上午,“潮涌江海,無界未來”數字江海一期開園暨二期開工儀式在上海奉賢新城數字江海一期園區隆重舉行。
數字江海一期開園暨二期開工儀式現場。主辦方供圖
這一由臨港集團和上海市奉賢區合作開發的“未來之城”,在設計中匯集數字孿生、產城融合等多重概念,構建無人巴士、智慧停車、垂直工廠等多個未來場景,由此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一號工程”開園,數字化賦能園區
作為上海“五個新城”轉型示范引領項目、奉賢新城 “一號工程”,數字江海總規劃面積2060畝,計劃分7期、用10年完成建設,旨在以數字化技術建構地上、地下、云端“三座城”,打造上海首個城市力全滲透的數字化國際產業城區。
此次開園的一期項目占地178畝,總建筑25萬平方米,復合了辦公、研發、生產、商業等多個功能。其中,作為上海首批規劃試點項目,備受矚目的“垂直工廠”也將會在年底亮相園區。
數字江海一期園區 陳嘉安 攝
悟通感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機器人力學與觸感技術研發的企業。在“數字江海”,它也是第一家簽約入駐“垂直工廠”的企業,占據8層空間。依托新型的產業載體空間,以及配套的綠色儲能設計等,悟通感控將打造全自動化的機器人產線,力爭在明年將產能提升到單產線千萬片傳感器。
開園儀式上,數字江海正式發布了數字孿生城市系統。該系統以數字底座為核心基礎,對各類設備設施、業務系統等數據進行集成與控制,主動感知場景變化和業務動向,結合數字底板虛實互動的數字孿生能力,實現對園區的全域感知、實時分析、智慧運營、輔助決策。數字江海將通過數字孿生城市系統,讓一座數據可視的“云端之城”與園區地面的樓宇、地下的復合空間所組成的“實體城市”一同誕生。
作為上海乃至全國率先啟動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貫標的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區,數字江海未來將以多點部署的邊緣計算節點為核心,構建起產業賦能型高性能公共算力網絡,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助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城市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
從數字化賦能、數字化治理到數字化場景,上海江海數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銀錘表示,園區就是要打造產業特色鮮明、高配置的產業載體空間,把企業服務好,做好相關的配套,支持它們進一步做大做強,成為產業發展的推動者。
“產城融合”引企落戶,安家樂業不出奉賢
產業發展方向上,數字江海已明確將智能終端作為主導產業,將精準醫療作為優勢產業,將量子計算作為重點研究產業。活動現場,數字江海向致新生物、中博瑞康、輝電科技、悟通感控等首批入駐企業交付鑰匙,并與多位客戶代表進行簽約。
數字江海一期園區 陳嘉安 攝
企業為何愿意選擇“數字江海”,為何將這里作為未來發展的根據地呢?數字化賦能和產業集聚尤為重要,而多位創始人也都提到,產城融合的園區規劃,職住平衡的生活空間,對于企業高管和員工來說,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正式入駐前,悟通感控的創始人陳立洋和團隊一起考察過周邊情況,人才公寓、學校、醫院等配套共同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活空間。陳立洋表示,奉賢的自然環境很好,工業產業鏈也比較發達,能更好地聯動整個長三角。更重要的是,在“數字江海”能夠實現職住平衡,他說:“在很多城市是沒有生活幸福感的,這個地方大家會覺得比較好。”
中硼醫療的創始人之一夏偉同樣提到,產城融合是最能打動團隊的。“企業的研發中心、產業基地和團隊的居住環境融在一起,不用出奉賢,就可以安居、樂業。”此外,考慮到周邊的醫院和高校資源,“數字江海”在未來產業的投資注入、政策引導、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潛力也非常重要。夏偉告訴記者,中硼醫療所研究的BNCT(硼中子俘獲治療)產業一直被認為是精準醫療的未來產業,這與“未來之城”的理念非常契合。
開園儀式上,數字江海分別與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上海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上海數字建造工程技術中心、復旦臨港產業化創新平臺等功能平臺,以及工銀資本、中金資本、國泰君安、東方富海、申萬宏源等金融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數字江海將攜手各類產業平臺、金融機構,共建開放創新融合的產業發展生態。
數字江海二期園區已經開工建設,在職住平衡方面特點更為鮮明,將打造同一地塊中包含住宅、研發和辦公的典型案例。未來,數字江海將引進企業1000家,提供就業崗位20000個,打造成為南上海人才發展、產業集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