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6月25日在遼寧大連開幕,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多名政界、商界、社會組織和國際組織代表參會。
當天,在一場名為“在充滿競爭的世界格局中發揮氣候領導力”的專題會議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提到,“過去一年,中美在積極推動雙邊氣候合作。”去年11月,中美在兩國元首會晤前夕發布了《陽光之鄉聲明》,宣布重啟氣候工作組,共同承諾加速用綠色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會議現場,劉振民為左二 主辦方 供圖
在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也需注意,中美在該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今年5月14日,美方宣布將對華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至100%。彭博社的一篇評論認為,拜登政府此舉與此前的減排努力背道而馳,推遲了對美國及全球而言殊為關鍵的綠色低碳轉型進程。
中美在新能源產業領域的貿易摩擦是否會影響雙邊氣候對話的進程?劉振民就該問題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表示,美國同事和我說,他們會把這個問題(指對美國政府對中國新能源車加征關稅)看作一個雙邊貿易問題。中方也并不希望美國把這個問題引進到多邊氣候變化談判當中去。如果該問題介入,那么整個多邊氣候變化合作就會完全垮掉。
“希望美方能夠認識到這種單方面的措施對全球氣候變化是不利的,也希望美方認識到這樣的問題只能通過雙邊談判解決。”談到氣候合作的前景,劉振民也坦言其擔憂:“明年地緣政治局勢或將更緊張。”
此次會議上,劉振民也直面中國新能源產業所謂“產能過剩”問題。今年4月初,美國財長耶倫訪華期間設置“產能過剩”議題后,該問題一時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焦點。“我只能聽到美歐國家在談論產能過剩,但放眼世界其他地區和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因為全球對可再生能源技術有巨大的需求。”
劉振民進一步表示,這就是為什么中方需要繼續鼓勵和支持新能源企業生產更多產品。中國制造業在電動汽車、電池、太陽能和風能設備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這也(在國際范圍內)降低了相關產品的價格,這樣的行動應該得到贊賞。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消息,5月8日至9日,中美“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會議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召開。會議由劉振民和美國總統國際氣候政策高級顧問約翰·波德斯塔共同主持。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中美新任氣候特使上任以來的首次正式會議。今年1月,劉振民接任解振華擔任這一職位,同月,約翰·波德斯塔接替約翰·克里出任美國氣候特使,劉振民在6月26日的這場會議上表示,中美氣候特使的初次會晤取得成功,并不代表雙方的談判有巨大突破,而是雙方旨在向國際社會展示出兩國真誠合作,努力推動氣候合作向前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