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眼球!電動車背后的巨大危機揭露 所謂的環保汽車竟是如此!
近日,有一位深諳電動汽車產業的業內權威人士向媒體公開發聲,揭示了電動汽車背后的巨大隱患以及虛假的環保故事。據專家介紹,電動汽車并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而是一種短暫的輝煌。

這位專家表示,電動汽車的繁榮景象只是海市蜃樓,那些被收割的韭菜已經成熟,資本家和政府部門正磨刀霍霍,準備大干一場。更令人驚訝的是,據他所知,那些從事電池研發的人員竟然無人駕駛電動汽車!
專家進一步解釋說,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電動汽車背后隱藏著的巨大風險 。當您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真相后,即使有人贈予您一輛電動汽車,恐怕您也會猶豫不決,不敢輕易嘗試駕駛它!

專家指出,在我國,約70%的電力都是由燃煤火力發電產生的。相比之下,煤炭的能效甚至低于汽油,同時帶來的污染問題更加嚴重。這難道能稱為新能源嗎?顯然,這只是舊能源換了一層新的面紗!
電池技術并非什么新鮮事物,早在1801年就已問世。1881年,法國成功制造出了全球首款電動三輪車,使用的正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鉛酸電池。既然電動車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誕生,那么為何直到今日,燃油車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呢?答案就在電池本身!

電池中含有多種有毒重金屬,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極其嚴重。一旦處理不當,這些有害物質滲入土壤和地下水,將對生態環境產生長達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深遠影響,后果不堪設想。然而,目前國內尚未出臺廢舊電池回收管理辦法,由此帶來的污染隱患不容忽視。歐盟已經率先采取行動,頒布了新的電池法案,要求生產商必須承擔回收和處置責任。作為電池出口大國的中國,現在出口了多少,將來就需要回收處理多少。僅回收處理的成本就足以讓人頭疼不已!

專家提醒廣大消費者,近期電動汽車在歐美市場的熱銷,并不代表我們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事實上,歐美各國正在逐步削減對電動汽車的投資力度,而中國所謂的"遙遙領先"只是一個虛幻的泡沫。
專家還指出,廣大車主在實際駕駛過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電動汽車的諸多不足之處:首先,電動汽車雖然省油,但并不經濟實惠。電池每隔4至6年就需要更換一次,每次花費高達6萬至8萬元人民幣,對于豪華車型來說,費用更高。相比之下,14年前購買的二手皇冠轎車,至今仍能以30余萬元的價格出售,而同齡的電動汽車早已淪為破銅爛鐵。

電動汽車并非長久之計,而是一種短暫的輝煌。電池中含有多種有毒重金屬,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極其嚴重。電池技術并非什么新鮮事物,早在1801年就已問世。廣大車主在實際駕駛過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電動汽車的諸多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