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時代,相比于傳統的內燃機汽車,新能源汽車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它更加安全環保,并且還科技感十足。
在各國都建立新能源交通系統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就是未來。可是在具體使用的時候,很多消費者總是對這種新興產品感到不滿。
甚至新能源汽車的理論里程都已經超過了1000公里的大關,可還是有人有行程焦慮。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內行人是怎么說的。

新能源汽車實際里程與標準里程有區別
其實很多新能源的車主對自己的汽車有相當嚴重的里程焦慮,就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行駛里程往往都有很大的水分。
原本很多汽車在宣傳的時候,說擁有600公里、800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里程。可是等車主真的買回來以后,發現實際里程有的時候只有標準里程的幾分之一。

很多新能源汽車跑四五百公里也就沒電了,必須得充電。還有一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實際里程只有標準續航里程的70%或者是60%。
而且在具體使用的時候,也有一些車主發現,新能源汽車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么好開。在面對某些特定環境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就會趴窩。

比如說在冬季氣溫特別寒冷的時候。因為新能源汽車電池設計的特殊性,在極低溫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有的時候是無法使用的。
去年過年的時候,新聞就曾經報道過,有一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開著自己的車在回家的路上,就出現了車輛異常放電,電力消耗完畢。而路上又一時半會找不到充電的地方,最后只能堵在路上。

而且拿新能源汽車跑長途也會有很大的焦慮感。因為新能源汽車跑高速時,它的續航能力還會更進一步的打折。
此前蔚來車做過一次長途直播。發現在高速上,它居然只敢跑80多公里,90多公里,從來都不敢跑到120公里。
這主要是因為一旦跑到了120公里,電動車的耗電速度會迅速飆升。到最后,實際里程能否有廠家宣傳的標準續航里程的一半,都不好說。

所以會有很多的新能源車主對這種汽車抱有里程焦慮,就是因為其系統的不成熟。甚至有一些新能源車主反映,以后不會再買這種汽車了。
因為購買內燃機汽車就沒有這么多的問題。內燃機汽車加多少油就能夠跑多少公里,是有標準里程數的,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更別說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壽命還有限。用上幾年的時間就得對電池進行更換,這確實很不方便。

不過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的設計和生產公司也都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研發出那些更抗凍、更抗高溫環境的電池,并且很多的汽車企業也想出了一個plan B。
在新能源汽車系統沒有完全完善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就推出了混合動力汽車,或者是增程式汽車產。這兩種產品說白了就是搞兩種動力,車主不管是想使用哪種能源模式都可以,這就能夠從很大程度上解決新能源汽車里程不高的情況。

就比如說要是在市區里面開車,就可以用電力系統;要是跑高速、跑長途旅行的話,就能夠使用內燃發動機。
但這也并非是長久之計,因為內燃汽車確實會造成環境污染,使用內燃機的汽車逐漸被拋棄是必然的。所以各大車企的重點還是應該在繼續強化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上。
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不完善
導致很多車主會有里程焦慮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如果是開普通汽車的話,不管是去哪里總能夠加到油,畢竟加油站是全國各地到處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