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杭州發布樓市新政,全面取消限購。乍一看好像力度挺大,但如果我們對杭州樓市調控的歷程有所了解,就會明白此次新政其實不過是杭州放松樓市調控向前邁出的一小步。
此前杭州已經經歷了兩輪調控松綁。先是去年10月收縮限購范圍,從過去的市9區,縮小到僅限于上城、拱墅、西湖、濱江等主城4區;今年3月,又進一步放開了二手房限購。自那時起,限購就僅限于主城4區的新房。考慮到外地戶籍人士在杭購買新房的社保繳納期限為1個月,所以幾乎等于已經放開了。而這次全面取消限購,只不過是把最后的一點門檻拆掉。
那么這一小步的作用會如何呢?
我們不妨先來看下之前那次解綁的效果。全面取消二手房限購后,杭州樓市迎來的第一個變化不是出貨量上升,而是二手房掛牌量的飆漲。數據顯示,二手房交易松綁一周后,杭州二手房住宅掛牌量從13.9萬套升至15.5萬套,短短一周里增加了1.6萬套。
杭州二手房掛牌量的飆漲意味著,大批先前入坑甚至高位站崗的炒房客正急著出貨離場。但樓市冷淡時期,房產轉手談何容易?于是我們看到,為了盡快“去庫存”,房東們紛紛選擇了降價。
來自“手邊買房”數據顯示,到3月末,杭州掛牌待售的房源中,降價的房源超過3.5萬套,而漲價的房源僅有1341套。降價房源是漲價房源的26倍多。而根據杭州貝殼研究院的統計,4月份杭州住宅網簽均價為每平方米29069元,較3月均價又下滑了0.5%,比去年同期更是跌去了11.7%。
這還是全市的平均數據,主城區因為房價更貴,情況更為嚴峻。此前有媒體曾披露,杭州部分二手房近期成交的價格已相較2021年前高峰價回調了三四成。比如西湖區文新板塊著名的“孟母盤”——耀江文鼎苑,2021年時的成交單價普遍在8萬元以上,但到了今年3月,已跌至5.3萬元左右,跌幅超過30%。
但這是不是就意味杭州此前的放松調控措施毫無效果呢,也不是,因為成交量已經慢慢起來了。
根據杭州貝殼研究院發布的數據,3月杭州十區二手房成交8557套,環比暴增了236%;中介帶看量環比也提升224%,創下近4年來的最高單月帶看量紀錄。進入4月以后,二手房成交熱度依然不減。當月杭州市區共成交二手房8402套。特別是市中心的“老破小”集體回春,朝暉小區4月成交量創近3年來的新高。
這其中,固然有杭州老小區“原拆原建”政策引來不少外地投機客,欲買入“老破小”搏一把的因素,據說有深圳人一出手就連買8套“老破小”。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杭州存在龐大的剛需市場。
作為時下最為熱門的網紅城市,杭州依舊保持著每年一二十萬人口的新增速度。此前,這部分人的購房需求被嚴苛的限購政策死死壓著,只能租房過日,而經過三輪樓市松綁,如今已逐步釋放了出來,成為推動成交量上升的重要力量。
綜合上述兩方面的情況來看,我們基本可以斷言,目前的杭州樓市正處于一個“以價換量”的盤整期。熟悉房地產行情走勢規律的人都知道,樓市觸底回暖的順序一般都是先起量,再起價。而新房限購的徹底放開,無疑將進一步刺激杭州樓市的回暖。
畢竟,相較于看得見、摸得著、甚至可以提包入住的二手房,如今的新房存在諸多令人擔心的問題,比如交房風險等。同時,放開新房限購也勢必對二手房交易產生沖擊。兩邊一抵消,最終能放量增長多少,還有待觀察,但“先起量,再起價”的趨勢規律應該不會變。
事實上,從全國范圍來看,目前杭州樓市的庫存量并不算特別高,為701萬平方米,在克而瑞數據監測的30個重點城市中排名17,不到武漢(1865萬平方米)的四成。去化周期也處于健康區間,僅15.5個月,遠低于北京(48.9個月)、東莞(44.8個月)、武漢(42個月)、深圳(36.3個月)等其他超大城市。
更重要的是,全面取消限購并非杭州樓市調控的最終招數,目前當地政府的政策工具箱里可用的調控工具還有不少。
比如放開限價。杭州是全國極少數仍然還存在一二手房價差的城市。一方面,核心地段許多樓盤的限價遠低于市場價,存在套利空間,所以盡管整體樓市不景氣,但這些限價新盤仍會出現熱銷場景。另一方面,很多郊區樓盤的實際成交價,已經賣不到政府制定的限價標準。而眾所周知,年輕人因為囊中羞澀,一般都住在郊區。
因此,如果全面取消限購后樓市表現還不理想,下一步就可以考慮放開郊區的新房限價,把定價權交還給開發商,讓市場來決定新房究竟該賣多少錢。
又或者,學習合肥、深圳等地的做法,將原先禁止的法人或非法人組織購買住宅這條放開,鼓勵企業購房。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A股3743家上市公司中,有1826家持有投資性房地產,占比超48%,合計持有市值達13340億元。杭州作為民企500強上榜數量最多的城市,這方面的需求潛力同樣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