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難,新勢力造車則更難。在愈發內卷的國內市場,零跑汽車正在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節奏。
2023年9月29日,零跑汽車登陸港交所,成為繼小鵬、理想、蔚來之后,國內第四家敲響上市之鐘的造車新勢力;緊接著花費不到一個月時間,零跑汽車再次收到Stellantis拋來的橄欖枝,獲得近15億歐元的投資,交出約20%的股份。

直到今年5月14日,零跑汽車與Stellantis集團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零跑國際正式落地。該合資公司獨家擁有除大中華地區外,向全球其他所有市場開展出口、銷售和在當地制造零跑汽車產品的權利。
根據公告信息,零跑國際由Stellantis集團和零跑汽車分別持股51%和49%,其總部位于荷蘭阿姆斯特丹。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擔任合資公司董事長,Stellantis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忻天舒為合資公司首席執行官。
對于零跑汽車而言,背靠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這棵大樹,無疑會讓接下來的“歐洲之行”走得更為順暢。但業內也在擔憂,剛在國內汽車市場嶄露頭角,還未真正站穩腳跟的零跑汽車,是否有些顧此失彼?
搭上便車,零跑的野心不止歐洲
近年來,國內車企掀起了一股出海熱潮。無論是傳統汽車廠商,還是造車新勢力,已經把這股龍“卷”風吹向了海外。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比賽中,車企出海路線大致分為兩大陣營:一邊是駛向東南亞地區,爭奪當地新能源汽車市場,與燃油車企業展開激烈爭奪;一邊是邁向歐洲大陸,憑借著在新能源領域積攢的技術和口碑,證明品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早在去年慕尼黑車展上,零跑就展露出“走出去”的想法。彼時,零跑開啟了全球化戰略,發布了基于“四葉草”架構打造的C10車型。與其說品牌是在向外秀肌肉,更直白點就是在拉客戶。
而零跑在車展的操作無疑是有效的,因為不久以后,就等來了Stellantis集團好消息。作為雙方合作的產物,零跑與Stellantis分別以49%:51%的股比成立一家名為“零跑國際”的合資公司。
“經濟性是Stellantis在電動汽車全球擴張過程中面臨的首要問題”,Stellantis集團全球CEO唐唯實從不做虧本買賣,以15億歐元獲得了零跑汽車約20%的股權,只占據近兩年電動化轉型投資金額4.2%左右。
一方面,零跑汽車在成本控制和創新技術上的優勢,符合唐唯實本人“降本增效”的經營理念;另一方面,零跑汽車背靠龐大中國汽車市場,并開始受到主流汽車市場認可,也是Stellantis集團所需要的。借助零跑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Stellantis集團可以更好地完成既定的“Dare Forward 2030”電氣化目標。
對于零跑汽車來說,依托于對方的渠道和網絡,可快速進入國際市場,從而提升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而此次合資公司零跑國際的落地,更像是雙方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其中一些規劃細節也變得更為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