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馳汽車這個名字,似乎已經真的許久沒有聽到了。不過最近有媒體報道,愛馳即將在歐洲復活。
5月16日媒體報道,在國內市場沉寂許久的愛馳汽車已經將業務重點轉向了歐洲,并且與美國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簽署了業務合并協議。
知情人士透露,與愛馳簽署協議的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SPAC公司哈德遜收購I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l Corp.),該公司通過與愛馳歐洲公司業務合并,為歐洲市場提供電動汽車。

按照計劃,愛馳以歐洲作為總部,歐洲總部之后將負責銷售、營銷和財務工作;而制造、采購和研發將主要在中國處理。這主要還是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比國外更加成熟,制造成本更低。而愛馳在上饒的工廠已經閑置近一年,該工廠產能為30萬輛/年。
在此之前,愛馳就已經對海外市場有所布局。其首款產品是在2020年4月進入歐洲市場上市。目前,愛馳汽車已進入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丹麥等超過17個海外市場。但是其銷量表現并不算出色,有第三方數據統計,愛馳在歐洲累計交付量未超過2000輛。

對于愛馳而言,將經營中心轉移到歐洲的好處還是顯而易見,避免了當前價格戰、技術戰激烈的國內市場,或許能夠尋得一絲利潤。
就在愛馳傳出有望復活的消息之后,高合的利好消息緊隨其后。今年初,高合汽車突然暴雷宣布工廠停工半年。隨后,高合汽車創始人丁磊為了讓高合恢復正常經營,拜訪了長安汽車。一時之間長安將收購高合并整合到阿維塔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但很快長安汽車董事長回應:正在談,但離談妥還早。

而過去了幾個月,沒想到最終成為高合“救世主”的并不是長安,而是iAuto集團。消息顯示,iAuto集團正式與華人運通(高合母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iAuto集團擬投資至多10億美元,幫助華人運通開始重建團隊并恢復生產,計劃在2024年上半年財務報告公布之前完成交易。
據悉,雙方的合作范圍包括:1、履約銷售訂單,恢復生產合作;2 股權重組和并購;3 技術研發相關合作;4、品牌和海內外市場營銷的整合、供應鏈和生產制造的整合等。
外網的消息顯示,其實iAuto集團與高合的戰略協議早在5月10日就已經簽訂,只是近日才被國內媒體曝出。

說到愛馳和高合即將復活,那么還有一家造車新勢力就不得不提——那就是威馬汽車。
去年,威馬被傳出面臨經營困境的消息之后,威馬汽車就展開了積極自救。在2023年10月7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威馬的預重整申請,2023年12月29日受理了威馬的預重整轉重整申請。
據了解,威馬重整由相關部門牽頭,今年3月29日威馬第一次債權人順利召開,從對外公開的消息顯示,這一次債權人會議確定了債權總額以及之后的重整方向。

經審查,債權人會議中管理人確認的威馬集團債權人共計564戶,確認的債權總額為33.76億元,管理人將33.76億元被確認的債權金額編入了威馬集團的債權表。
隨著第一次債權人會議的結束,也代表著威馬重整即將進行下一步,與戰略投資人磋商投資事宜,推進威馬重整進程。從披露的信息顯示,共有4家意向戰略投資人和5家共益債投資人完成報名并通過資格審查,投資人磋商工作正在進行中。

其實從威馬展開自救以來,向外界傳遞出的信息都是希望積極重整從而走出困境恢復持續經營能力,其中有多方面原因支撐著威馬此信念。
首先,威馬在眾多新勢力中屬于優質資產,手握乘用車生產資質(包含轎車、SUV和MPV)+商用車生產資質+兩座工業4.0智能制造基地的車企,具備業務多向發展的靈活性。并且目前多家重組、重整的新能源車企中,威馬是唯一一家累計銷量在10萬臺以上的新能源車企。

其次,市場正往有利于威馬的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正在步入“紡錘型”結構,即15萬-25萬元級別的主流家用車會占據多數市場份額。而威馬汽車自創立之初就專注15~25萬級中端智能汽車市場,具備先發優勢。例如2018年上市的威馬EX5搭載同級最全12項L2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2021年上市的威馬W6搭載國內首款AVP無人自主泊車系統。
曾經專注于30萬元以上的品牌,如今都在積極創立子品牌進攻15萬~25萬元市場,種種信息釋放出的信號表示,威馬或許將迎來逆襲的關鍵紅利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