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是絕大多數創業者的夢想,理論上來看,只要企業達到一定的營收規模以及凈利潤水平,有很大可能上市成功。
目前A股已經有5000多家公司,里邊有高科技公司,也有關系到民生的公司,比如:賣醬油的、開早餐店的、賣食用油的。這說明一件事,不管我們在什么行業,只要能夠做到行業龍頭,就有希望成為上市公司。
2023年3月2日,國內賣瓷磚的龍頭馬可波羅也想要上市了,提交了IPO申請之后獲得深交所受理。2023年4月17日,深交所對馬可波羅進行了問詢。

在問詢一年之后,2024年5月16日,深交所對馬可波羅做出了暫緩審議的決定。由于這是上市新規發布后審議的第一家,市場各方都非常關注。
那么問題來了,暫緩審議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對馬可波羅做出了這樣的審議呢?
說白了,暫緩審議就是上市暫停,沒有說結束,但是也很難在近期上市了。任何一家公司聽到這樣的消息都是不開心的,因為公司為此已經準備了好久,當他們都準備到深交所敲鐘的時候,結果上市暫緩了,這該多失落?
雖然業內人士表示,暫緩審議在上市過程中很常見,但是這絕對不是上市過程中的最佳選項,甚至還可能上市失敗。
馬可波羅被暫緩審議的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也是其他公司上市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創業者一定要多注意。
第一、行業低迷,業績增速下降。上市是比較看重行業的,如果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那么上市是比較容易的。可是上市如果處于行業下行階段,那么就會面臨著種種問詢,暫緩審議也是意料之中的。
馬可波羅在我們國家挺有名的,主要是賣瓷磚的,也算是行業龍頭,可是瓷磚行業跟房地產綁定的太緊了。房地產行業如今什么情況,大家都知道,瓷磚行業也好不到哪里去。

據馬可波羅招股書顯示,公司2021年-2023年的營收分別為93.6億元、86.6億元、89.2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元、13.6億元、12.4億元。跟2021年相比,公司2023年營收下降了4.7%,凈利潤卻下降了15.1%。
你以為到了2024年,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就會變好嗎?并沒有,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營收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6.0%和15.4%。
由于2023年馬可波羅在逆勢的情況下出現了營收增長的情況,深交所要求它說一下增長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要給出合理性的解釋。
另外,不管是馬可波羅還是整個行業的公司,大多都是業績下滑的態勢,跌跌不休的業績該怎么確保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呢?股民很有可能會成為接盤俠,如此明顯的下跌趨勢,深交所只能選擇讓它暫緩上市。
這種房地產周邊的企業還只是暫緩審議,如果是房地產企業,直接就是不讓上市。
第二、突擊激勵,突擊分紅。上市之前,馬可波羅的創始人黃建平并沒有出現在股東名錄里,而是通過股權代持的方式拿著股份。可是A股是不允許股權代持的,馬可波羅為了上市,只能走合規化,黃建平的持股路徑也就清晰了起來。他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馬可波羅42.12%的股份,擁有公司95.55%的表決權。
在公司IPO之前,給公司的員工平臺增資1.99億元,增資價格是9.94元/股。可是公司的發行價卻超過了26元/股,這意味著這些拿到股權激勵的人一轉手就能賺好多錢。而這些被激勵的人里有老板的兒子、老板的妹夫/姐夫等人。

除了突擊進行股權激勵以外,賺錢的馬可波羅還進行了分紅。2021年分紅5億元,2022年分紅3.23億元,分別占到了當年凈利潤的30.24%、21.3%。說實話,這個分紅比例還算合理。但是它剛好撞在了上市新規的槍口上。本來準備融資40.18億元,其中8.6億元用來做流動資金的馬可波羅修改了融資金額,減少了流動資金的需求,融資金額變成了31.58億元。
盡管馬可波羅改了金額,但是已經給人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深交所也不敢隨意放行。
第三、壞賬較多。作為一家瓷磚行業的龍頭,客戶幾乎覆蓋了國內大多數的房企,恒大就是客戶之一。現如今,恒大困難重重,欠馬可波羅的錢可能永遠也還不上了,這筆錢也就會成為壞賬。據了解,2021年-2023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8.63億元、28.17億元以及26.48億元,其中計提的壞賬分別為6.19億元、7.9億元、10.49億元。僅僅恒大一家就欠了5.1億元,計提比例是100%。這也意味著馬可波羅也不指望能從恒大收到這5.1億元中的任何一點錢。
以上的三大問題成了馬可波羅上市路上的攔路虎。不過這也是深交所為股民負責的一種表現,以免讓那些沒有想象力的公司上市圈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