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理想L6實車照)
“理想L6用麥弗遜懸架”,這則一眼可辨的假消息,仍然逼得理想汽車官方下場辟謠。可即便如此,我們也還是要問,麥弗遜式懸架,別人可以用,為什么理想就不能用呢?另外,保住了前雙叉臂式+后五連桿式懸架的理想L6,就一定能獲得看齊,甚至超越其它L系列車型的底盤實力嗎?
麥弗遜沒問題,只是理想用不了
此前我們就反復聊過,麥弗遜與雙叉臂結構之間,并不存在誰更好的問題,只存在誰更合適的問題。之所以當麥弗遜與理想汽車掛鉤的時候,總能引起軒然大波,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結構更為復雜的雙叉臂優于麥弗遜,這是一個從燃油車時代延續下來的固有印象。第二,理想汽車的首款車型就有用過前麥弗遜式懸架。而在這部分,可以說并沒有留下太多美好的記憶,也促成了理想后續的L系列全面轉為前雙叉臂懸架。
不是說,完全以舒適性作為優先級的車型,用麥弗遜懸架完全足夠了嗎?答案依舊是肯定的,一眾車身長度超過5米的SUV以及MPV車型,都是前麥弗遜式懸架的忠實用戶。同時也并不妨礙它們成為一代經典產品。但對理想汽車而言不行,或者說,對于攜帶大容量電池的中大型SUV而言,用麥弗遜前懸架就很難。
這里又得復盤一下麥弗遜與雙叉臂的區別了。大伙總是喜歡強調兩者在操控性上的潛力差距,其實雙叉臂還有一項優勢,這便是支撐剛性。由于麥弗遜式懸架的減振器結構,既要起到緩沖作用,客觀上又兼任了懸架連桿的職能。導致整套懸架的反應雖然快捷靈活,但結構剛性,特別是應對左右側方向力時的支撐性較弱。
當然,如果車身重量可控,這一切都是可以容忍,且通過調校規避的。但問題是,疊加新能源buff,且離地間隙較高的中大型SUV,就很難規避了。從賬面數據來看,即便是家族里最小的理想L6,其整備質量也超過了2.3噸。而尺寸甚至還更大一些的福特探險者,整備質量才2噸出頭。雷克薩斯RX在混合動力的情況下,車重也徘徊在2噸左右。至于尺寸甚至超過了理想L8的英菲尼迪QX60,其整備質量也不過在2.1噸上下。
要知道,這里列舉的三個非新能源車案例,無一例外都是采用的麥弗遜式前懸架(或其變種版)。但這絲毫不影響它們成為細分賽道上的經典產品。可是理想L系列的車重,使得車輛行駛慣性更大,對懸架的支撐要求也更高。所以從技術角度說,理想必須配雙叉臂,主要是基于對車身的支撐性而言。如果只從雙叉臂的自身優勢來說,包括理想L6在內,事實上都沒法發揮其最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