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汽車產業重鎮,一批國內龍頭車企集聚上海,緊抓發展機遇、發力技術創新,在多個關鍵領域占據領先優勢。5月24日晚,上汽集團新能源技術發布會拉開大幕,2.0版“技術底座”、新固態電池等驚艷亮相,用硬實力詮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先全球”的秘密。十年磨一劍,只為“彎道超車”,中國新能源車如何繼續“向新”前行?
深耕新能源賽道 上汽交出“十年答卷”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上汽集團正式發布面向“新賽道”的新一代底座技術。依托固態電池、能量閉環、高效動力總成、智能底盤、全棧軟件架構、全新電子架構等創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上汽“七大技術底座”全面躍遷升級進入2.0時代。
“技術底座”是指新能源汽車的綜合架構解決方案,也是新能源車真正的技術壁壘。而上汽此次發布的“技術底座”2.0版,“智能化”是一個重要關鍵詞,依托這一綜合架構,固態電池、電機電驅電控“三電”核心技術等全面升級。
其中,首次亮相的上汽第三代全固態電池,除了不再需要鋁殼的保護,它的含液量也已經降至真正的0%。而星云純電2.0系統化平臺和銀河全棧3.0方案則通過電信號或以太網的虛擬連接,解除了車輛底盤的杠桿物理連接,徹底打破傳統汽車的性能“天花板”。正是這些智能技術,共同支撐起了上汽“技術底座”2.0版的全新體驗。

此外,在混動新能源汽車領域,此次上汽也依托2.0版“技術底座”,發布了全新的“珠峰”機電一體化架構,將每升油的油電轉化率提升到3.75度左右,比傳統模式提升3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選擇5月24日這天發布一系列重磅技術,是上汽交出的一份“十年答卷”。十年前的這天,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汽集團時強調,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增長點。
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上汽集團“十年磨一劍”,目前已經形成了“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上汽珠峰”機電一體化架構、“上汽星河”氫能源專屬架構等三大整車技術底座,以及“藍芯”動力總成系統、“銀河”全棧智能車解決方案等四大關鍵系統技術底座。今年一季度,上汽新能源車銷量突破21萬輛,同比增長47.9%,位居全球行業新能源車銷量頭部陣營。
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表示,上汽牢記習主席在視察時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的殷殷囑托,過去十年中,在新能源這個新賽道上不斷加大轉型發展的力度。而市場可以檢驗轉型的成果,去年,上汽集團新能源車銷售112.3萬輛新車,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此外,上汽集團去年海外銷量達120.8萬輛,是10年前的18倍。

祖似杰還提到,上汽自主品牌占集團總銷量的比例已經超過55%,這意味著自主品牌已經在新賽道上引領集團的發展。而“七大技術底座”作為凝聚上汽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核心競爭力,也將助推集團引領行業發展。
看到當天發布會上發布的一系列新技術,上海智能汽車融合創新中心總經理貢俊感慨道,這是上汽集團在科研之路上不斷拿下“攔路虎”、啃下“硬骨頭”,厚積薄發的結果。而上汽的“七大技術底座”就是其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印證。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上汽集團還表示,上汽全固態電池基于聚合物-無機物復合電解質技術路線,將于2026年實現量產,并于2025年在上汽自主品牌實現規模搭載。“要知道全球研發比較早的日本豐田,其全固態電池的批量生產時間預測將到2030年以后。因此,上汽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貢俊說道。
向“新”十年 中國新能源汽車“彎道超車”
新能源浪潮中,中國車企反向技術輸出,備受關注。
最近,上汽集團就與全球老牌車企奧迪深化合作,共同啟動全新智能數字平臺ADP。這個平臺融合了上汽、奧迪兩家整車廠各自最核心的技術研發實力,將誕生雙方聯手打造的多款智能新能源汽車。目前,首批量產車已確定為3款SUV車型,最快在2025年年底前就將上市。奧迪方面透露,新車型中,車機互聯、智能駕駛、固態電池、能耗轉化率等多方面的技術都將來自上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