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網上買過東西,一定和包郵門檻打過交道。有人因為商品不包郵,將其從購物車剔除。有人為了達到包郵門檻,湊了一堆不需要的商品。你有沒有做過這些事情呢?本期,就讓我們一起聊聊快遞包郵那些事。
近日,京東下調自營商品包郵門檻,全場59元包郵。其中,小時達滿29就包郵。回顧京東包郵門檻的歷史,自2016年以來,京東自營的包郵門檻長期焊在99元。到了去年8月,京東降低了包郵門檻。如今,59元包郵全面普及到所有品類。(資料來源:央廣網 2024.4.4)
當前,淘寶、拼多多和京東是中國電商行業的“御三家”。再來看看另兩家的包郵策略,淘寶和拼多多由商戶決定包郵標準,大多數商家選擇包郵。對標京東超市的天貓超市主打自營品類,需要實付金額大于等于88元,在一定重量范圍內免郵費。
除了實付金額,地域也是影響包郵與否的因素之一。長期以來,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三地被稱為“包郵區”。因為江浙滬的商業比較發達,物流搭建得比較早,所以成本相對低,得以率先實現包郵。后來,我國的物流行業發展迅猛,“包郵區”迅速延伸到其他省市。可是,像一些偏遠地區,依然被排除在包郵區之外。我們買東西的時候,時常看到商家在商品頁標注“新疆、西藏等地不包郵”。隨著淘寶等平臺開啟新疆包郵等計劃,通過中轉集運的方式降低物流成本,相信有朝一日全國包郵可能照進現實,“包郵區”或將成為歷史名詞。
通過回顧歷史,我們看到包郵的金額顯現出走低的趨勢。另一方面,包郵區也在不斷擴大。究其原因,電商平臺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刺激消費需求,最終獲取更多的客戶。降低免運費門檻,使得消費者在購買小額商品時也能享受到免費配送,不用耗時費力地湊單,購物體驗變得更好了。沒有了郵費這個攔路虎,消費者自然更愿意下單。
如此看來,降低包郵門檻似乎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消費者購物成本降低,購物欲望更高了,平臺的流量增長,商家的銷量提升。處于下游的物流行業,活得怎么樣呢?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累計達到了1320.7億件,相較于前一年,實現了19.4%的同比增長。平均每天約有3.6億件快遞在全國各地流轉,網購已經成為我們很多人離不開的生活方式。盡管業務量實現大幅增長,但2023年快遞行業的平均價格卻在走低,降到了9.15元一件,同比下降了4.1%,刷新了歷史最低記錄。(資料來源:新京報 2024.4.1)
至于價格下降的原因,主要源于兩方面。一方面,先進的分揀設備、智能倉儲系統、無人配送等科技手段的應用,大幅減少了人力投入,降低運營成本。規模化效應也降低了采購、運輸、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為價格下降創造了空間。另一方面,各大電商平臺為了吸引消費者,紛紛降低,甚至取消包郵門檻,使得“免郵費”成為常態。各大快遞公司在市場份額的爭奪戰中,不得不通過價格戰的方式爭取客戶,價格開始下降。
盡管單件快遞的價格被壓縮,但業務量在增加,快遞員通過提高投遞效率,增加工作時長等,換來了收入的增長。《2023中國藍領就業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與剛入職時相比,快遞員的平均薪酬漲幅達到了36.8%。目前,快遞員的平均月收入已經達到了5834元。(資料來源:界面新聞 2024.1.31)

溫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為個股推薦。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