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4 日,華為在北京召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發(fā)布會。發(fā)布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靳玉志正式發(fā)布了基于智能化的全新品牌「乾崑」,并推出乾崑 ADS 3.0 智駕方案。
去年 11 月,華為與長安汽車簽署《投資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華為將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yè)務(即 toB 業(yè)務,不涉及 toC 的智選車業(yè)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到新的實體公司。今年 1 月 16 日,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技術公司成立,多家媒體稱「引望」便是華為車 BU 成立的新公司。
乾崑品牌的發(fā)布,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最新進展。
具體來說,在智能駕駛領域,乾崑 ADS 3.0 從架構、安全、場景、泊車四個維度帶來了提升:
架構:
從 BEV+GOD 網絡的方法,全面切換到 GOD 大網。簡單來說,就是在智能駕駛的感知模塊里,從過往的數據標注模式,切換到基于 3D 模型學習的通用障礙物檢測網絡,也就是今天發(fā)布會上提到的「場景理解」,提高了系統的泛化能力。
同時,在發(fā)布會上靳玉志也宣布,ADS3.0 將升級到端到端架構。他特別強調,華為在感知硬件中將會全面保留激光雷達,這是另一家智能駕駛頭部車企特斯拉所推進的「純視覺」方案有顯著區(qū)別。
安全:
核心是升級了對前向和側向安全的障礙物識別能力。
全場景貫通:
據靳玉志介紹,乾崑 ADS 3.0 將帶來「車位到車位」一鍵抵達的全場景貫通體驗。據介紹,這意味著在接近目的地停車場時不會出現系統降級,無需接管,「從公開道路到園區(qū)道路,從園區(qū)地面到地下車位」都可以通過智駕實現。靳玉志特別強調,園區(qū)內泊車階段不需要靠記憶路線行車(記憶路線只能停入固定車位),可以擁有更靈活的體驗。
泊車:
除了升級了更「極限」的智能泊車體驗外,華為也公布了在智界 S7 發(fā)布時,推出的「代客泊車」進展——這是一種在停車場環(huán)境下的近似 L4 級別的輔助功能,可以實現無人泊車。華為為此設定了「白名單」機制,在開通前需要綜合考察停車場管理、網絡覆蓋等情況,然后逐步開放。
目前,「離車即走」的功能已覆蓋 8 城 48 個商業(yè)停車場,以及 6 城的 43 個社區(qū)或辦公停車場。靳玉志表示,目標是年底覆蓋 100 個商業(yè)停車場及 2000 個社區(qū)或辦公停車場。
發(fā)布會上,華為也公布了在智能駕駛領域的一系列云端計算數據:到今年 6 月,學習訓練算力將達到 3.5 EFLOPS,每天遠端學習里程數超過 3000 萬公里,每 5 天進行一次模型迭代。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同時發(fā)布了乾崑 ADS SE 版本。靳玉志在發(fā)布會上表示,ADS SE 將「在 L2 級別持續(xù)優(yōu)化」,不知道這是否意味著乾崑 ADS 3.0 及今后的版本,已經把目標指向了更高階的智駕級別。
華為同時公布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里,其他一些業(yè)務的關鍵信息,包括:增強現實抬頭顯示系統 2.0、百萬像素智能燈模組、乾崑音響非凡系列以及乾崑 XSCENE 光場屏。靳玉志稱,目前華為乾崑光場屏已經進入了后裝市場。
在智能座艙領域,華為的鴻蒙座艙目前已經搭載了超過 200 個車機端應用,86% 的指令由語音控制完成。
自從華為入局汽車業(yè)務后,在智能化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fā)成本,并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領域躋身業(yè)內「第一梯隊」。今年 3 月,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余承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表示,車 BU 去年虧損 60 億,但在今年前 3 月已基本達到盈虧邊緣,有望在 4 月實現扭虧為盈,形成良性正向發(fā)展。
截止目前,共有 7 家車企共 10 個品牌的車型使用了乾崑智駕方案。華為表示,2024 年將是智能駕駛規(guī)模商用的元年,預計到年底將累計有 50 萬輛車搭載乾崑智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