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看到的,說的是廣汽集團因為營收下降和部分新能源車型虧損問題,裁員20%+取消加班費+降薪,校招已發offer撕毀20%,下沉到銷售終端的經銷商層面更是夸張,很多4S店發不出工資,拖欠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比比皆是,汽車行業就業大環境越來越差,一步踏錯真的糾結好幾年。
身邊圈子都是從事汽車行業的朋友,有在傳統品牌掙扎的,雖然明知道傳統品牌江河日下,遲早面臨選擇,但各種原因加在一起,沒有勇氣踏出一步;在新勢力的也不見的有多愉快,工資高只是暫時的,風口期熱度一過,訂單壓力一給,上頭一急,各種考核PIP就來了,分分鐘開始節流開源。
順勢而為很重要,這個勢就是產品銷量,特別是車企,說直接點車造出來終歸是要賣的,沒有量的支撐錢總有燒完的一天,不可持續發展,沒有量不論部門每個人都要承擔巨大壓力,到最后最壞的結果就是降薪or被優化,二線調往一線,一線趕到前線,前線直接陣亡。
回頭再說說選擇的問題,有個很明顯的例子,朋友在比亞迪區域,他說秦L上市后,經銷商招人都更簡單,以前可能還要靠挖,現在很多其他品牌的銷售精英主動來打聽是否還有招聘計劃,銷售都很現實,哪里賺錢哪里錢好賺就去哪里,比亞迪無疑是現在最好賣的車,在現在這個汽車內卷的環境下,選擇永遠大于努力。還有一個,車一好賣所有人從上到下都聚焦在銷量上,想要更進一步做的事情就純粹,沒那么多蠅營狗茍,這個對剛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的人來說很重要,前幾年正是成長學習期,純粹點沒壞處。
歸屬感也很重要,對打工人來說歸屬感是什么,就是錢啊,最簡單的公司承諾要兌現,上半年比亞迪承諾的調薪已經發放到位,沒有畫大餅,XHS上有員工爆料已經收到了。
從爆料來看,一年至少有2次調薪機會,分別是Q1和Q4,年終獎2~3個月,每兩三年會有一次額外的股權激勵,應屆畢業生計算機和車輛工程專業相對其他專業首年工資會高一些。正好這兩天高考,有志于日后從事汽車行業的學子可以了解下這些信息,幾年后肯定有些品牌不在了,但已經形成護城河,而且這個壁壘越來越深的亞迪絕對會越來越好,就業選擇不光要看職業寬度,更要看長度。
大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消費者用真金白銀支持,企業就要有所回報,比亞迪龐大的銷量帶動的上下游供應鏈就業和提供的崗位是巨量的,不畫大餅,為員工生活負責,才能真正成為民族品牌。
從內部公開信來看,比亞迪是真心誠意在往這方面調整和發展,不吃大鍋飯不讓小部分人拿走大部分利益,就比很多企業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