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權!油電同權!你說新能源汽車占有率都達到50%,還要怎么支持新能源車呢?”站在演講臺上的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情緒上略顯激動。最近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曾慶洪“炮轟”當前汽車行業的不合理現象,引起行業關注。
“新能源化不是純電化,插混/增程更受靑睞”
今年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98.5萬輛和294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 32.4%。行業普遍預計,新能源汽車發展或提前10年,這意味著2025年就能完成占比超50%的規劃目標。同時,我國正在邁向多能源結構的時代。
曾慶洪表示,從人民需求的角度來看,新能源化并不是單純的純電化。國際知名調查公司數據顯示,在2023年插混/增程與純電共同銷售的Top10車型中,有7款車型的消費者更加青睞插混/增程,在2023年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插混/增程的年度增量貢獻率也高達54%。通過這一趨勢研究,預計到2030年, PHEV(含 REV+HEV)、EV和油車的比重將是4:3:3的格局。

曾慶洪從節能減碳和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認為需要理性分析。比如我國發電比重中,仍有近七成來自火電,其中煤電是絕對主力,電力系統的節能減碳仍然任重道遠。而且,電力和電網有其脆弱性。像2022年,我國部分地區就遭遇嚴重的旱情,成都、重慶等多個城市拉閘限電,為保居民和生產用電,不少充電站暫停供電。如此一來,新能源車保有量較高的城市如何正常運轉?這就給我們能源安全提出了新的課題。因此,要正視新能源汽車“過快發展”帶來的隱憂。
建議推動油電同權,均衡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發展節奏
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是好事,但超預期的快速增長,尤其是相對產業規劃非常規的發展,對傳統汽車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一是新能源汽車發展普遍增收不增利。傳統燃油車的份額下降,利稅下滑,加上新能源汽車稅收的減免和優惠,給依賴汽車產業的眾多省市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導致穩增長、穩稅收、保就業的壓力十分巨大。
二是海外市場燃油車比重依然較高。曾慶洪以巴西、墨西哥和美國市場為例,當地燃油車仍占絕對比重,推動新能源車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在未來可見的許多年都無法落地和完善。作為重要的海外出口市場,絕大多數國家仍然以燃油車為主。“面對海外市場需求,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仍需進一步完善燃油車產業鏈,提升中國汽車產品海外市場競爭力。”他認為。
三是產業政策要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基于多能源結構,鼓勵各種車型均衡發展。“你說新能源汽車占有率都達到50%,還要怎么支持新能源車呢?這時候,我建議要切實研究推動‘油電同權’措施,支持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均衡新能源與燃油車發展節奏。”曾慶洪指出,具體的措施,比如在政府采購,汽車牌照、購車限制、消費補貼等各方面,研究支持新能源車和 HEV節能車等多能源方式并行發展。不能總是厚此薄彼,否則對國家能源安全和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都會造成影響。
針對現在行業各種“內卷”,企業面臨價格戰、盈利、裁員等問題,他認為,這樣“卷”下去不是辦法,企業陷入不能盈利,甚至要裁員的境地。車企應該有格局及大局觀,站在長期主義立場,而不是像眼前這樣卷下去。沒錢賺沒效益,企業就不可能存活下去。
抱團取暖,廣汽與長安開展多領域戰略合作
面向競爭激烈,廣汽一直堅持長期主義,并加快謀劃“萬億廣汽 1578 發展綱要”,聚焦發力轉型升級、能源生態、國際化等五大增量。考慮到當前汽車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比如價格戰的挑戰、企業盈利的挑戰、卡脖子的挑戰等等,曾慶洪呼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一同“協同合作”“抱團取暖”,努力走出互利共贏的新發展模式。

據了解,就在曾慶洪發表演講當天,廣汽集團與長安汽車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就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將在共性平臺與技術、產業鏈生態、國際業務和產業基金等領域進行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