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由單一車型正式升級為品牌”,6月6日,212越野車品牌的發布喚醒了很多人對過去的回憶,那是一段“路上汽車只有212及212衍生產品”的回憶。重煥新生的“212”對于當下很多人來說都是“情懷殺”。
只不過,212越野車品牌以及全新212可能已經不再是曾經那個帶給中國人自信,帶給中國汽車工業啟蒙,為中國越野車布道的“212”了。在212越野車品牌發布后,北汽集團發布了一條聲明:
“近年來,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在其產品、宣傳、子公司名稱上使用北汽集團的‘北京’‘北京汽車’‘北汽’等商標、字號,多次提到井岡山、212等北京汽車工業歷史。北汽集團在此澄清,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基地主要位于山東青島的民營企業,與北汽集團無股權關系、產權關系。”
事實上,在北京汽車的官網上是能找到“BJ212”這個名字的,而“北京汽車制造廠”也是北京汽車越野世家系列一段光輝的歷史。只不過,無論是212越野車品牌,還是全新212,如今與北汽集團確實已經沒關系了。
當然,“212”作為中國人第一代自己的越野車的名字,無論它以何種形式復興或者在誰手中復興都是值得期許的,何況是進化。但在談“情懷”之前,或許我們更應該理解“212”這個名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的那段歷史,以及那段歷史帶給中國人的情感以及回憶。而立足于當下,我們更應該探討的是:誰在傳承“212”?
“212”的故事在北京,更在北汽
212越野車品牌發布會上,無論是北京汽車制造廠老廠長的證言,著名體育主持人黃健翔和著名導演陸川講述自己對“212”的印象和回憶等,都充滿著“情懷”元素,“過去的故事”足夠煽情。
這些當然都是真的,但有必要解釋的是:212的故事在北京,更在北汽。
上個世紀60年代初,一場“急需一款以滿足戰備需求”的使命交到了“北京汽車制造廠”手中。1961年,北汽人鼓足了干勁,在位于東郊的北京汽車制造廠內,搞起了“大事業”。此后,“北京汽車制造廠”先后試制了210、211、212等型號的越野車,1963年3月,210C型輕型越野汽車通過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組織的技術鑒定,定名為“北京”牌。
而“北京”牌的BJ210C正是后來火遍市場的“212”或者更準確說是“BJ212”的前身。1965年,第一輛BJ212在北京誕生,此后暢銷長達40年,總銷量超過100萬輛,由于其歷史特殊性,BJ212見證了無數中國歷史的高光時刻,也在中國汽車工業貧瘠的時代里,帶給中國人自信,并成為中國汽車工業、中國越野車的布道者。
212越野車品牌以及全新212的身上可能仍能看見這段歷史,但與“過去的故事”實際上已經不在一條軌道上。1987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與北京摩托車制造廠合并組建,北京汽車摩托聯合制造公司。1994年,北京汽車工業總公司、北京汽車摩托聯合制造公司等企業事業單位組成北京汽車工業集團,后更名為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即北汽集團前身。
2001年國企改制,北京汽車摩托聯合制造公司與北京汽車裝配廠共同改制組建成立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其中,民營企業北京汽車裝配廠控股66.7%。而這時的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實際上就已經不完全屬于北汽集團了。而到了2015年,在幾經股權變更之后,北京汽車裝配廠已經對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實現100%控股,這時的北汽集團已經不再與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有任何的股權關系。
再之后,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被轉賣給造“老頭樂”的富路集團,并將工廠遷到了山東;2023年2月,富路集團又將北京汽車制造廠轉賣給了魏橋創業集團。也就是說,今日的“212”身上仍有那段歷史的影子,但與那段歷史實際已經不在一條軌道上,它不屬于北汽甚至和北京也沒有關系。
當然,目前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所屬的魏橋創業集團是一家資產頗豐的民營企業,主要涉足紡織、家紡、熱電、鋁業等產業,于2022年開始投資汽車產業,在青島投資了152億元建設汽車生產基地,去年還與北汽制造廠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了極石汽車。如今北京汽車制造廠有限公司以“情懷”之名,打響“212”的復興之戰,也可以看作是魏橋創業集團在汽車產業方面的又一次嘗試。
只不過,“212”如今需要的真的只是復興嗎?
誰在傳承“212”?
在212越野車品牌發布以及全新212發布之前,“212”這個名字在汽車市場中的存在感其實已經不強了。90年代后,中國汽車市場開始有了“合資車企”,轎車、城市SUV不斷涌入市場,消費者乃至機關單位可選擇的車型越來越多。BJ212終究英雄遲暮——“油耗子”、“太沉重”、“冬冷夏熱”逐漸成為人們對它的評價,之后BJ212慢慢淡出大眾視野,2005年,BJ212系列車型在北京汽車全面停產,它的光輝歷史基本也畫上了句號。
212越野車品牌以及全新212的發布讓人們看到了“212”這個精神符號有可能被復興的希望。但“212”是否只需要復興,卻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回顧“212”這個名字的歷史,它的意義在于填補中國汽車工業空缺,在于為當時的國家、人民提供一款可靠的汽車產品,也在于為中國越野車布道。
比起“212”這個名字,這些才更像是“212”這個精神符號背后的含義。而傳承這層含義的,或許正是北汽集團。1999年以及2002年,北汽集團先后研制出了“北京2020S”以及“勇士”車型,傳承了BJ212在軍車方面的責任;2008年,北汽集團又開始了首款民用越野車產品BJ40的研制工作,這款車參加過閱兵,后也成為無數越野愛好者的“心頭好”,在各類賽事上創下過傲人成績。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當前國產越野車大有風靡之勢,長城汽車旗下的坦克品牌、東風集團旗下的猛士、比亞迪旗下的方程豹等均成為炙手可熱的“越野”品牌,但在它們誕生之前,BJ40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對抗著牧馬人等海外品牌越野車,在“212”這個名字斷代的歷史背景下,BJ40才是頂起中國越野車的一根柱子。
如今,北京汽車“越野世家”還在努力,今年,北汽還發布了電動越野解決方案——魔核電驅超級驅動方案,將越野車帶入新能源時代。旗下BJ30不僅打破了傳統越野車的市場定位限制,更是將混動車賣油車價、四驅車賣兩驅價,讓越野車有望成為有可能普及的產品。“212”這個名字,北汽集團的確已經久未提及,但BJ212曾經的含義卻被北汽集團傳承了下來,開創民用越野車先河的BJ40、硬派、豪華的BJ80、能帶家人遠行的BJ60、讓越野照進更多人視野的BJ30等都是它的傳承者。
而212越野車品牌以及全新212,目前更多體現的還是“故事”。也許,它有一天能夠撐起“212”這個IP,但至少在此之前,“212”背后的含義是在北汽集團旗下越野世家手中傳承下來,并得以向新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