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個詞,兩個不同的人講出來,兩個完全不同的含義。這個事就非常有意思。
這就是兩天前在重慶舉行的中國汽車產業論壇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和廣汽的董事長曾慶洪關于“內卷”,進行了一場“激辯”。
廣汽曾慶洪董事長這樣說內卷的,他說汽車行業再也不能內卷了,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站在國家的利益,要堅持長期主義。
那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說,內卷,就是競爭。每一個企業都要擁抱內卷,參與內卷,只有內卷才能使行業進步,才能有利于國家,才能打造出中國的品牌。
同樣的“內卷”,為什么兩個人含義不一樣,說法不一樣?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對內卷的現象,可能都有各自的體會感受和認識。
同樣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結論。嚴格說起來,曾慶洪董事長和王傳福董事長關于“內卷說”沒有對與錯的問題,這就是他們對內卷的基本認識。
那么這個問題我有三點看法,也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內卷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我覺得內卷是一件好事情,這就是王傳福說的一樣,內卷是競爭。內卷是一個產品,一個行業,或者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時候,達到一定的高度。想一想,如果沒有競爭達不到內卷,它怎么才能進步,怎么才能提升服務質量,怎么才能發展。
第二,內卷可以激發企業的科技進步,可以提高企業的服務質量。只有參與內卷了,擁抱內卷了,你的企業才能把產品做好,才能在產品之外下功夫,才能真心真意地對待客戶。
第三,內卷之好,就是可以參與世界競爭。我們把國內的內卷卷好了,那么到國際上才能夠和國際接軌,才能夠未來成為國際的品牌,國際的產品。
因此我個人覺得,內卷是一個好的現象。因此在有內卷的時候,我們任何企業、任何企業家都要看到內卷的積極一面。如果說我們對內卷采取消極采取厭惡,甚至是逃避的話,那就只能說我們的企業沒有競爭力,產品沒有競爭力。
只有有競爭力的產品,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它才積極的來看待內卷,擁抱內卷,參與內卷,才在內卷中成長,在內卷中發展,在內卷中壯大,在內卷中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