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筆者對“越野車”(嚴肅越野車)就不是很感冒,筆者始終認為,“越野車”是為行業、專業用戶,或者軍事部門所準備,是在“必須要前往沒有路的地方”的時候使用的汽車,對于民用車,筆者更鼓勵“先修路,再開車”的原則,以實現“汽車與社會協同發展”的目標。
如今,SUV這一門類的生命力顯而易見,經濟的高速發展,甚至帶動了新一輪(稍嚴肅的)“越野車”的涌現。筆者對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事情固然感到高興,但近來,越野風格細分市場逐步顯現出過熱的趨勢,讓筆者對某些新產品的市場前景有些擔憂。
是的,我們今天就來講講長安汽車的最新越野風格作品,深藍G318。

回顧長安汽車的歷史,長安的整車業務(據宣傳)是自軍用吉普車開始,新型“生活方式汽車”選擇此方向倒也算是一種傳承。
長城汽車坦克300在商業上的成功,顯然也為深藍汽車推出類似方向新能源產品的決策添了一把火。但邏輯通實際操作就行得通?稍有經驗的朋友應該可以輕松做出否定的判斷。所以,是哪里不對勁呢?
首先,深藍G318在架構上與集團內其他產品有很大不同(例如阿維塔11、長安啟源E07),為更好越野能力單獨開發的懸架與車身背后是高昂的投入。就算不考慮價格,放眼市場,已有諸多PHEV/EREV的越野風格產品存在,深藍G318要從其中脫穎而出,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

▲長安啟源E07
進一步講,深藍G318采用了前后橋空氣彈簧附CDC減震器的高端配置,同時在集團內首發了帶引擎直連模式的雙電機四驅系統(高配車型,可實現“豹式調頭”,注:很可惜,比亞迪的方程豹首發并定義了這個功能),如果高配車型真的能將價格控制在20萬元以內,搭載了如此的硬件,盈利應該是個頭疼的問題。

▲深藍G318
如此的成本壓力,也使得深藍G318在配置上顯得拘謹。前排座椅的加熱+通風+按摩可能就是此車為數不多的高階配置了。長安此前慣常的瘋狂加腿托的做法(例如深藍S7)并沒有出現在這款深藍品牌的旗艦車型上,內飾選材用料的高級程度和豐富程度也是顯而易見的克制。這個時候就不談“既要又要還要”了?就不談“全能”了?

雖然造型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但深藍G318作為一款功能導向的汽車(應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同時又是一款橫置引擎的產品,刻意拉長的L113是想致敬牧馬人的側面姿態?比方程豹豹5更長的車長沒有換來更大的乘坐空間,著實有點可惜。另外,作為越野風格的產品,選擇“無臉化”前臉也有些風險。

至于在越野場景產品上應用承載式車身、底置平板電池、電傳四驅帶來的可靠耐久方面的新要求,筆者反而愿意相信長安的工程團隊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總體來看,在競爭白熱化的當下,深藍G318的長版,或者說意圖確實十分明確,但如今的競爭環境相比G318立項初期已發生巨大變化,受制于技術,或者說成本,存在的風險也同樣明顯(以上只是舉例了部分產品方面的情況,經營層面也有些問題)。如果深藍汽車對G318的預期是月銷近萬,突破品牌價格上限,那大概率是要失望的。

我們當然希望每一款卓越的工程實踐都能取得商業成功,畢竟這背后是許多從業者的心血,但我們也必須承認,不如意才是常態,尤其是在事情本就不太正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