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作為當今社會普遍的交通工具,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有的家庭為了買車省吃儉用攢下積蓄,買車之后還要按時保養精心維護。

可大家想過一個問題嗎?那就是汽車的真正壽命究竟是幾年?為什么在我國車輛到了60萬公里就得強制報廢,可在美國卻能一直開下去呢?難道國內汽車的質量比不上國外嗎?

國內汽車報廢標準
車輛報廢可以分為強制報廢和自愿報廢兩種情況。
強制報廢是基于車輛本身的安全性和環保性,如果連續三個年檢周期都不達標的話,車輛就會被自動報廢。

參考資料:臨沂高新區2024年1月17日——2024年汽車報廢規定!取消15年報廢年限后,最多能開多少年?
除了車輛本身的原因之外,還有嚴格的報廢年限,例如出租客運車輛按照微小型和中大型區分,強制報廢年限分別為8到12年,而車輛最高的報廢年限也不會超過15年。

我們平時開的家用車,屬于非營運小型客車或者大型轎車的范疇,按照之前的規定,車輛一旦到達15年就會被強制報廢,就算車主保養的再好,車輛沒有一點問題,也會被當成廢鐵處理。

所以一些車主就忍不住抱怨,自己省吃儉用買了輛車,倒不如說是“租來”的,而且還有不少車主平常都不怎么開車,一年能跑1萬公里已經是極限了,換算下來十幾萬買了一輛車,卻只能跑十幾萬公里,這要是拖出去報廢的話簡直太浪費了。

這不禁讓人疑惑,難道一輛車的使用壽命真的只有15年嗎?
車輛的真正使用壽命
按照我國之前的相關政策來看,車輛的壽命好像真的只有15年,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參考資料:福山區融媒體中心2024年3月14日——一輛汽車到底能開多久?15年真是它的極限嗎?
實際上國外許多國家都沒有強制報廢車輛的政策,在美國街頭,經常能夠見到車齡二三十年的老爺車,而且美國有些州甚至沒有車輛年檢。

例如紐約州長島有一位名叫葛登的大爺,25歲那年花費4150美元,購買了一輛1966年生產的沃爾沃P1800雙門轎跑,結果一開就是46年。

就算葛大爺從二十來歲的小伙變成頭發花白的大爺,他的愛車依舊能夠上路行駛,行駛里程高達300萬英里,約等于483萬公里,相當于繞著地球跑了120圈,一舉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截止到2018年葛大爺去世,這輛車已經行駛了523萬公里,堪稱前無古人,如今也未被打破。

參考資料:央視網2012年7月11日——美國一46年老爺車行駛近480萬公里創紀錄
葛大爺的愛車之所以如此堅挺,還要得益于他平時無微不至的保養,要知道那輛車可是1966年生產的,當時的汽車制造水平遠沒有現在先進。
由此可見,一輛車的真正壽命遠遠不止15年。

我國之所以制定15年的報廢標準,是因為早期的車輛技術并不成熟,車子一旦上路,不僅要為自己的生命安全操心,還要為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

出于安全考慮,就得排除一切危險因素,因此考慮到車輛零部件的老化程度,以及剎車轉向系統的使用壽命,就將強制報廢年限定在了15年。
新的報廢政策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汽車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有些車子就算開了十幾年依舊堅挺,所以原先的15年報廢標準顯得十分僵硬,一刀切的做法已經不能滿足車主和市場的需求了。

為了更加靈活的應對現狀,我國制定了一套新的車輛報廢標準,將原先的15年強制報廢時間取消,從而改成60萬公里引導報廢。

參考資料:隴南武都發布2024年4月3日——2024年最新的車輛報廢新規定: 車輛報廢政策解讀
也就是說,車主不用擔心15年后車子就不能開了,而是要看具體的行駛里程,并且就算到了60萬公里,車管所也不會強制對車輛實施報廢處理,而是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建議。

新規定一經出臺,就受到許多車主的好評,畢竟汽車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極其貴重的物品,如果買了一輛車卻只能開15年,那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雖然我國放寬了車輛報廢的標準,但還是有不少人存在疑惑,車輛如果到了60萬公里,難道真的就不能開了嗎?

到達報廢里程該怎么辦?
按照最新規定,雖然車輛到了60萬公里也不會進行強制報廢,但車主必須按照規定進行檢測,只有各項檢測都合格的車輛才能繼續上路,否則難逃報廢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