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與以往不同,此前逢這種大促,各家早就開始大肆宣揚自己的業績增長,近年甚至把預售都取消了,一切歸于簡單,電商總算是恢復了一些理性,不再只追求業績了。
今年的業績,主流電商平臺均沒有直接公布,第三方的數據機構,有的說依然保持增長,也有的直接拿出數據,證實今年相比去年是有了下降趨勢。

沒有繼續增長,大部分人應該是沒什么意外的,畢竟瘋狂增長了這么多年,市場是有限的,再加上大環境都在討論消費降級,很多人不愿意輕易去花錢了,或者說學會了精打細算,所以整體業績增長面臨挑戰。
再者,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實在太多了,甚至一個618活動,實際卻不是只有一天,而是持續了半個月,所以很多消費者對于整體促銷其實已經有疲態,早已經沒有了此前設定鬧鐘半夜守候的熱情,多了一些理性。
在數據當中也能發現,直播電商還是處于風口,面臨強勁增長,直播電商相比傳統平臺來說,物品看得見,更能獲得信任感,再者主播天花亂墜的介紹,往往也更有利于成交,再者很多直播電商類似于團購形式,價格上確實也會有一些優勢,所以這個增長是情理當中。
如今的電商,競爭持續加劇,開始演變成廠家直接下場賣貨,價格也是越來越低廉,平臺也在鼓勵商家打價格戰,不管是全網低價,還是百億補貼,還是現在新出的比價,平臺為了凸顯自身優勢,都在窮盡資源,雖然彼此都知道這樣不好,但是現如今誰沒有下場,就會面臨被搶走用戶。
所以,有人說未來的商家,將會越來越多都是廠家直接參與銷售,沒有中間商環節,為了壓縮成本,將會出現大批量的小作坊,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競爭優勢,對于用戶來說,短期內是好的,但是沒有了利潤空間,商家該怎么生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