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奔馳,開寶馬”,恐怕要在智能電動化時代對調一下了。
2021年底,奔馳EQS上市,目前全系售價88.1萬至156.6萬元。從它身上,我們感受到了奔馳追求低風阻帶來的極致續航和操控樂趣,甚至以“犧牲”大氣沉穩的外觀為代價。
而寶馬i7則是2022年底亮相,目前全系售價94.9萬至189.9萬元。它以高挑的身姿,營造極為“奢華”的座艙,尤其是后排空間。讓坐在這里的乘客,能夠獲得最極致的舒適和享受。
此前我們體驗了奔馳EQS的特點,今天就來感受下寶馬i7的魅力。
重型旗艦
如果以普通轎車的標準看寶馬i7,它顯然比較“另類”。只因它太“高”了,車身高度達到了1548mm,再加上5391mm的車長,以及1950mm的車寬,寶馬i7在大型車市場里,都算是“大塊頭”。
其實沒有對比,也沒有概念。奔馳EQS車身長寬高分別為5227(5224)/1926/1512mm;2024款保時捷Panamera 4 E-Hybrid最大尺寸為5199/1937/1432mm;就是看起來“虎頭虎腦”的賓利飛馳,也是5316/1978/1483mm的“身材”,只比寶馬i7寬一些而已。
有如此的“身材”,也有更多傲人的資本。就比如3215mm的軸距,以及看起來更開闊的座艙,尤其是頭部和橫向空間,兩位乘客挨不著,頭和車頂也碰不到。
還有就是更“能裝”了。這里說的可不是常規的“儲物空間”,而是給“掛件”提供的施展空間。最典型的就是「BMW懸浮式巨幕」,一塊可以從車頂向下翻的寬幕顯示屏。為了打開它,雖然需要讓前排座椅別超過B柱,甚至還得再往前。但這只是為了看起來更舒服,或者更護眼。
另外像手機無線充電,前后扶手箱,全彩平視顯示系統,BMW自然交互系統,甚至有著璀璨水晶質感的內飾組件,它們放在寶馬i7的車內,并不會顯得過于“擁擠”,或是眼花繚亂。這還是“身材”的功勞,讓這些物件可以“錯落有致”,“相映成趣”。
這些能給駕駛者和乘客帶來什么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難得的放松感”。像寶馬i7這種車,通常都是精英人士的日常座駕,他們無論是公務、商務還是家務出行,總是節目繁多,走到哪里或許都是矚目的焦點。只有坐進車內的一刻,才能卸下“面具”或“盔甲”,做回自己。
而寶馬i7真的可以做到這一點,當我們打算開車回家、接著去新地方,或是在后排休息,看個電影追個劇的時候,這個沒有“配置成堆”的座艙,能讓駕乘人都獲得“松弛感”,開車更專注,坐車更享受。
所以無論是車身比例,還是造型設計上的厚重,亦或是“夠大”的座艙,都讓寶馬i7像一艘「重型旗艦」,給我們帶來從容、寬敞、踏實和輕松感。
動若“范戴克”
世界足壇有個很著名的梗——“航母調頭”,以此形容身高193cm,體重100kg的英格蘭“重型中衛”馬奎爾轉身慢,行動遲緩。
“猶如航母般的行動力”,這也是我剛看到寶馬i7的擔憂。畢竟這是輛裸車售價近190萬的豪車,就算平常都是經驗豐富的司機開,如果行動不便,也會增加不少負擔。
好在寶馬i7是“范戴克”,不是“馬奎爾”。
首先這款車操控起來有著與身形極度“不匹配”的靈活性,雖然方向盤手感偏沉一些,但指向很精準,幾乎沒有虛位,可以“指哪走哪”。而且當寶馬i7“走小道,拐小彎”的時候,它的長度和寬度并不會增加判斷轉向時機的難度。相反由于良好的“前后懸”比例,寶馬i7有很好的循跡性,只要稍加熟悉車頭和前輪的位置,再加上比較豐富的駕駛經驗,駕駛者很快就能讓寶馬i7實現瀟灑漂亮的過彎,肆意穿行在大街小巷。
其實這種靈活性,并非因為i7是一款純電車型。在燃油車時代,寶馬7系同樣具備精準的操控表現,這是寶馬骨子里的基因和底色。
在此基礎上,寶馬i7還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穩定”,就是無論駕駛者如何“擺弄”這輛車,它只有極小的車身擺動,大多數時間都是保持不動。這主要得益于它的自適應雙軸空氣懸架,頂配版還有「魔毯智能空氣懸掛系統」,它們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智駕傳感器發現路面起伏、顛簸之后,快速調整懸架強度,來穩住車身。
當然寶馬i7底盤懸架的“機械素質”也是天花板級別的,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的懸架組合,幾乎是所有D級旗艦轎車的標準配置了。
所以寶馬i7在操控上展現的,就是“穩而不笨,沉卻不重”。這一方面是增強了舒適,更關鍵的是確保了出行的安全,而且是前后排,駕乘人都安全。
動力部分,雖然寶馬i7搭載的雙電機輸出功率最強可以達到485kW,峰值扭矩能到1100Nm,零百加速時間僅需4.7s,但它的高級之處,并非“澎湃”,更不是“兇猛”。
而是精準拿捏動力輸出的“細膩”。
無論在哪種駕駛模式下,寶馬i7的加速踏板都特別“跟腳”,稍微一踩就有推力,一抬腳立馬就收力,加減速的過程非常絲滑。這不僅是電門開合度的作用,更是電控對我們動力需求的靈敏感知。
這種細膩有兩個好處,當車內沒有其它乘客,車主想“撒歡兒”的時候,“跟腳”的動力會帶來更強的信心,同時及時充沛的動力,也能讓我們進行高效的并線換道,尋找最佳路線。
而對于專職駕駛員來說,“跟腳”的動力就意味著更容易找到控制速度的節奏,也就可以更輕松地確保車輛「行得穩」。這放在以往燃油車時代,是需要駕駛員經年數月的經驗積累,以及達到“人車合一”的境界后,才能具備的能力。
范戴克是當今中后衛的標桿,轉會市場炙手可熱的傳奇球員。他讓每個球隊和主教練“垂涎”的,絕不是冠絕同行的身體素質,而是極高的效率和極低的失誤率,是最可靠、最穩妥的后方核心,同時也能在球隊得分困難的時候,去攻城拔寨。
而寶馬i7在動態體驗上的表現,很有范戴克的味道,以“全能”帶來頂級駕乘質感。
悅后排,做到極致
最后我們來聊聊座艙配置,作為一個“旗艦級”選手,寶馬i7很多做工用料毋須詳解,這里重點說它帶給我們的“新節目”。
首先肯定就是后排這個「懸浮式巨幕」。它平常都是“平躺”在寶馬i7的車頂上,當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順著兩側的滑軌展開,這套動作本身就很有儀式感。等屏幕完全擺在我們面前之后,它的開機動畫,包括正式操作頁面的清晰度、配色和布局,都很高級。
如果乘客對屏幕的角度不滿意,還可以通過車門上的扶手觸控屏進行調節,包括屏幕上下邊的角度,以及整體的遠近等。同時這里還能作為屏幕的遙控器,不僅能操作愛奇藝等應用,甚至 還能調整屏幕畫面比例、位置和亮度。
這塊屏實際用起來很舒服,它甚至會讓你不由自主地“趟”在后排座椅里,頭放在柔軟的頭枕上,全身放松地看看電影,追追劇。或是在舒緩的音樂氛圍中,輕輕閉上眼睛,休息一下。
其實開著視頻,后排乘客同樣也很容易入睡。這不僅是因為屏幕,座椅同樣“功不可沒”。先不論材質用料,光是座椅靠背的角度、坐墊的長度,以及填充物的軟硬度,都非常符合人體曲線,特別是身材高大乘客的需要。
所以這些座椅即便看起來沒有“很大很強”的側部支撐,卻仍然能讓乘客穩如泰山,車在路上穿梭,車內人恍然不知。這么舒服,誰又能逃過睡神的誘惑呢?
再說回這個5.5英寸的扶手觸控屏,它儼然是個鑲在扶手上的智能手機。除了控制「懸浮巨幕」以外,它還可以操作多媒體、藍牙電話、場景模式(MY MODES)、遮陽簾、車內燈光和后排空調。
這些操作都比較流暢,關鍵是它們并不會因為“屏小”,導致觸控按鍵都擠在一起,出現誤觸的情況。相反這些觸點很靈敏,只要按圖示點擊,就能得到正確的反饋和響應,最典型的就是座椅調節。
另外這款車還有很多恰到好處的“貴氣”元素,比如調節座椅和智能交互系統的內飾件,Bowers&Wilkins鉆石環繞4D音響系統,還有不點亮也能“buling buling”的水晶日間行車燈。它們就像很多歐洲宮殿里的水晶吊燈,好看實用,烘托氣氛,不會喧賓奪主。
其實Bowers&Wilkins的4D音響系統也是如此,它的揚聲器被這些鏤空飾板和水晶“搶戲”,但卻能實現身臨其境的音場,以及細節和層次感豐富的音質。這套音響系統也讓車機的無損音質音樂和超高清視頻發揮最大功力。
不過寶馬i7還有一些可以提升的地方,比如這個過于積極的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哪怕是車里人們在聊天的時候,也會不經意間喚醒語音助手。關鍵是這些喚醒詞實在太難找到規律了,再加上它的靈敏度很高,有時候會造成些小困擾。
另外就是它的自動開合式車門,雖然寶馬很貼心地為大家準備了“自動”、“手動+電吸”以及“純機械”三種開關車門機關,可這樣反而學習成本更高了,必須死記硬背每個機關的作用。
大家可能看到了畫面下方的兩個開門機關,另外一個在最上面
邦點評
其實除了以上這些動態和靜態的特點以外,寶馬i7還有一些無法用圖片最佳演示的優點,比如它可以自動識別停車場的出口閘機,快開到的時候能自動降下主駕車窗,方便我們繳費。還有就是HUD抬頭顯示系統,當導航指示需要左右轉或進出匝道時,HUD車道上的“小箭頭”會“橫跳”到相應車道上,以此提示駕駛員“該變道啦”。
所以這款將近190萬元的寶馬i7 M70L,給我的感覺是:如果一位精英人士打算與家人,甚至助理、司機一起商量買輛新能源車,估計這輛車會全票通過吧。征服所有人,對寶馬i7來說,輕而易舉。
另一方面,寶馬i7身上這種“悅后排”的范兒,也已經在寶馬i5身上展現,典型特征就是同款「懸浮巨幕」,以及挺拔的身姿。而奔馳EQS的極致設計,也傳遞到了EQE身上。這兩家百年豪華品牌,似乎在智能電動化轉型對調了“畫風”。它們誰能更迎合需求,我傾向寶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