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晚上,我們大區二手房連夜成交了7單。”6月28日,一位北京南城的置業顧問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昨天(6月27日)又成交了13單。今天都是工作日,但是也有好幾個客戶約著來看房。”
6月26日傍晚,北京再度針對房地產市場發布了一系列優化政策,將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下限下調至20%,京籍多子女家庭購買二套房可以被認定為首套,以及下調商業性房貸利率下限。
一系列政策旨在稀釋北京樓市較長時間以來出現的濃郁的觀望情緒,加速樓市成交,增加市場活力。業內對于此次北京新政的效果十分期待,表示會助力樓市復蘇。
二手房市場熱度增加
“我們判斷,新政是為了提高成交量,不是為了提升房價。這兩天,來咨詢房子的客戶量大概比平時增長了1/3,成交方面我們門店這兩天平均成交量是三到五套,比以前多了。”北京一家中介門店的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
上述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在6月26日上午,他們就聽到了北京即將優化樓市政策的消息,但是不知道具體會在什么時間點發布,“我們在6月26日上午就開始聯系客戶了”。一位有置業打算的潛在購房者對《華夏時報》記者說:“這兩天接到了差不多10通中介和售樓處的推銷電話,口徑都是出了新政策,可以考慮買房了。”
豐臺區一個置業團隊的負責人王西(化名)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根據以往的市場表現,北京在剛出新政的那段時間,成交會比較好。現階段,我們是以主動推銷、主動聯系客戶增加潛在資源為主,向客戶積極推薦房源。”
此外,包括王西在內的多位置業顧問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北京這次的政策與其他三個一線城市不同,沒有針對限購進行調整,這也為后續政策再度優化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北京出臺政策的頻率很高,但是是逐步調整的。”
在這種政策調整節奏下,王西站在從業者的角度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表示:“熱度會持續多長時間或者說效果怎么樣真不好說。”
梳理來看,近一年的時間,北京的房地產政策多次在“細節”上進行調整,包括優化通州“雙限”政策、解除離婚買房限制、五環外區域新增加一張“房票”等。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次北京限購政策尚未作出調整,未來依舊有優化空間和預期。下半年,隨著核心城市政策效果逐漸顯現,全國市場也有望筑底企穩。
市場期待“以舊換新”
“實際上,北京的此次政策對于新房來說更有力,可以有效降低購房門檻,助力一些資金沒有那么寬裕的客戶入市。”王西對《華夏時報》記者說。6月28日,多個新房售樓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周末已經有很多客戶說要來看房,成交量近期應該會有起色。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同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按照500萬元總價的新房來說,過去首付款需要150萬元,現在變為100萬元,直接減少了50萬元。這具有非常好的導向,減負效應也會進一步助力提振購房需求。”
與此同時,此次北京還下調了房貸利率,調整后首套房的房貸利率為3.5%。若是以購買城六區的新房為例,按照100萬元貸款本金、等額本息的方式計算,其原來的房貸利息總支出為72.9萬元,新政后利息總支出則為61.7萬元,新政減少了11.3萬元的成本。
王西表示,新政出臺后,盡管咨詢量和成交量有所上漲,但多數客戶還是以觀望為主。“北京還出了‘以舊換新’的政策,雖然還沒有具體的細則,但是這幾天有好幾個客戶都打電話來咨詢這個事,對‘以舊換新’還是比較期待的。”王西說。
據悉,北京對于居民家庭出售舊房購買新房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優先推動舊房交易,舊房成功出售之后,相關的定金轉為購買新房的首付款。如果舊房在一定時期未能成功出售的,開發企業則無條件退還定金。
央行再度發聲
縱觀整個行業,《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城的工作重點是圍繞著保障房展開。6月28日,河北滄州發文表示,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供給,由政府制定1—2家國企平臺,視情況收購部分已建成未銷售的商品房作為保障性住房。
6月25日,杭州則是更快一步發布了保障性住房配售管理辦法的試行意見,對購買人群、價格體系等都做出了一系列規定。盡管此次北京樓市新政沒有涉及到保障房的內容,但作為與去庫存掛鉤的一大產品,應該還是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的關注熱點。
值得關注的是,6月28日,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4年第二季度例會上,央行表示,要充分認識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順應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著力推動已出臺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見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大對“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同時,《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作為一線城市中最后一個在“5·17新政”后作出政策調整的城市,此次北京樓市政策的優化在資本市場上反應平平。6月27日、6月28日,A股房地產開發板塊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