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天超200場主題交流活動,世界經濟論壇第15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于2024年6月27日閉幕。
圍繞“未來增長的新前沿”主題,與會1700多名全球領袖開啟“頭腦風暴”,試圖向世界擘畫一個類似科幻電影、充滿機遇和夢想的新未來。其中,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相關討論幾乎遍布整個會場,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本屆論壇毫無爭議的“C位”話題。
論壇期間,南方周末與會人員參加多場AI相關主題活動,訪談多位學界專家和企業界領袖。他們普遍認為,加速人工智能在更多領域應用普及,加快AI領域治理能力建設是推動經濟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各國政府、學術界和企業界各方需要開展各層級對話與交流。他們還倡議,中美之間應在AI領域密切合作,在應對就業問題、安全問題和避免AI軍事化應用等方面,攜手應對AI技術革命可能帶來的挑戰。
“沒有一家制造企業僅靠AI技術就獲得成功”
制造業如何應用“人工智能”?在“燈塔工廠領航未來”分論壇上,李杰對工業領域人工智能應用給出了簡潔明了的基礎定義:ABC+D+E。
李杰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克拉克學院杰出教授,是工業領域人工智能研究的專家,也是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項目評審委員之一。但他并非純粹的學院派學者。2022年前,李杰曾任富士康集團副董事長多年。論壇期間,他參加的公開論壇活動均與工業領域的人工智能發展緊密相關。
馬里蘭大學克拉克學院杰出教授李杰在“燈塔工廠領航未來”分論壇上發言。(世界經濟論壇供圖)
何為“ABC+D+E”?李杰解釋,A是算法(Algorithm),B是大數據(Big data),C是算力(Computility)。這是人工智能的三個基本要素。在此基礎上,制造業需要加上D(Domain,專業)和E(Evidence,事實或明證)。
在他看來,數據就像工廠的一面鏡子或者“驗血”工具,可以讓企業及時找到不足、明確底線,最終形成一個不斷自我學習的良性循環。“所謂智能制造,就是要由過去以經驗思維主導的生產轉向以數據和事實為導向的數據化生產。”
制造業如何實現“智改數轉”?李杰認為必須踐行“3D原則”。首先要樹立數據化(Data)的思維方式,“數據是基礎,數據的文化是一種思維方式,需要從整個社會層面去持續培養”。其次是不斷強化專業(Domain)的深度,以確保能夠實現各種生產經營的目標(例如環保減碳、降本增效等)。第三,沒有一家制造企業僅僅靠AI技術就獲得成功,成功的背后最終還是人的訓練(Discipline),因此必須“訓練、訓練、再訓練”。
“未來5-10年將對人類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工業領域僅是現代社會受人工智能影響而改變的冰山一角。
論壇期間,更多與AI相關的討論與每個人直接相關。在“人工智能助手將如何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共同描繪了類似科幻電影的未來世界。